您的位置 首页 > > 书画名家

书画家刘明海作品欣赏

核心提示:书画家刘明海作品欣赏

刘明海接受记者采访

刘明海与其导师刘大为在一起 


  刘明海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中韩国际书画交流协会理事,国画家,河南邓州人。1971年出生,1997年于中央美院进修学习,2000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师从刘大为、袁武、任惠中、史国良、王天胜、周秀清诸先生,主攻写意人物画、兼擅山水花鸟,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现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刘大为先生。
  1995年作品《万水千山》入选“抗战50周年书画展”;1997年作品入选“建军60周年书画展”;1999年作品《征程》入选中国美协组织的“纪念聂荣臻元帅诞辰100周年书画展”,并被聂荣臻元帅纪念馆收藏;2001年作品获全国中国画小精品展览银奖;2002年作品《青春的步伐》获第十届全军美展优秀奖;2004年作品《时尚》获总参“书画美术作品展”二等奖;2005年作品《红流》获“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2006年作品《神圣的岗位》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美术作品展”;2006年作品《红色激流》入选中宣部“书画长征路”美术作品展”;2007年作品《老牛》获首届“草原情”美术作品提名展优秀奖;2007年作品《兄弟》入选“齐白石奖”美术作品展;2009年作品《成长日记——小荷初露》入选全军“庆祝建国60周年国画作品展”;2011年10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军旅美术家的摇篮作品展”;2014年8月作品《淬火》入选“中国梦强军梦”全军美展。




 ■马金星(北京)            
    数“白石”人物,还看“明海”
——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刘明海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是天下记者的中国梦。左右逢源在5.1亿平(方公)里的“地球村”进行新闻采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中韩国际书画交流协会理事、国画家刘明海同志。三十多年如一日,自写胸中丘壑,昌明圣坛的俯仰生涯,在70亿人口的世界里,值得风扬。国内外的一些国画膜拜者也“跟踪追‘机’”无冕之王,请不要再跟啦拜托!只不过是想通过“世界凌空飞骏马”的记者,与心目中高不可攀的凤毛鳞角,咫尺天涯零距离罢了。委托去耳闻目睹天涯咫尺,跻身一流“那一位”的学画历程。这当然会使得才单力弱,绠短汲深的记者喜出望外,在繁华的大都市,谁会听到这差遣艺术世界的使命而不引以为荣呢?于是记者沿了“斗破苍穹,天马行空”的想象上下求索,将人物进行到底。  这样一来,今年岁尾,记者终于在刘明海悬挂“艺海无涯”,翰墨飘香的家中,见到了这位一表人才,不惑之年的知名画家;也就是著名画家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先生所夸奖“悟性很好,一点就通”的得意门生。
  “眼藏明月描凤舞,胸有春阳画笔香。”望着家中墙壁上挂着的几幅一显身手,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刘明海荡漾着一脸的幸福与自豪,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小时候,思绪仿佛也跟着记者的采访话筒回到了“一去卅十年”画面还未添加颜色的日日月月。
  戎马倥偬军营过,摸爬滚打画不脱的刘明海,1971年出生。家乡是河南邓州陶营。他对着记者展开了回忆,说:“在我小的时候,今在老家里的父母,并不鼓励我画画,他(她)们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常挂在嘴边教育我的话:‘画画能当饭吃么?’学画是要花很多钱的!有一年春节,我任性地做起了自己当画家的梦想,将压岁钱买了年画和小人书,回到家里挨了一顿暴打还不算,又被揪着耳朵‘搡进’那家店铺,退了货。记得读初中的时候,美术老师十分欣喜地看了我一幅又一幅的临摹,认真地追问我,说:‘你是否真的喜欢画画?’我当时一本正经地回答:‘只要还有饭吃,我就会画画!’后来当兵入伍后,部队搞新兵思想摸底调查,其中有一条:‘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不觉间,我就工工整整地在那空着的横线上写道:‘做艺术的信徒!’”从此他钢盔、手枪、子弹袋等等的戎马装具里,又添加了画笔、速写本、照相机等艺术家的行头。
  他军校期间的同学,也曾打过记者的热线电话报料,说:“在一次水墨写生课堂上,模特手持着一把纸扇,几乎全班的同学在画完主体后,都在纸扇上动起了脑筋。君不见,有长于花鸟的,便在上面画上了梅花、荷花;有长于书法的,便题上了诗词佳句,等等。当时明海同学一笔一笔地进行的稍慢些,他当年是不是感到这样对纸扇的处理有失主次?便没画纸扇。这时袁武老师进课堂来了,有同学便兴致勃勃地想请袁老师指点,满以为能博得几句当堂的赞许。不料想,袁老师的面孔却严肃起来了,认真地说:‘水墨写生人是主体,折扇只是个装饰品,你们一个个的,怎么都把折扇画得比人还具体?’有同学‘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回答,说:‘袁老师,画完了,看时间还有,便把扇子画得细了些。’那时,袁老师意味深长的又讲了这么一大番话:‘永远要把精力放在主要的地方,不该画的地方,不论给多长时间都不能画。要照你们这个样子,给你们三天时间,你们连模特身上的虱子蛋,公的母的都要画出来吗?’难忘那堂趣味津津的课,总算有一个同学没画纸扇!他——就是你将要采访的刘明海同学。在那年代里,课堂上谁受到袁老师的当堂表扬,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意在笔前的刘明海对记者说:“在军艺我常到袁老师家中或他的画室去,他不是正在拿着小小的本子对着老太太(母亲)画速写,就是在忙着看他的宝贝书籍。什么方面的书都看,国内外的绘画、摄影、理论、小说和杂文等等,成堆叠摞。我每次登门去看望,都见他正在翻阅着新书,似乎是想从那字里行间,嗅出点儿洋溢的气息。”
  华丽转身的刘明海,精思敏悟地对记者说:“我曾致力于学习袁老师的画风,一度为他的一根线,一块墨色着迷,并吃惊而快乐地感受着他笔端流露出的智慧。也曾一度揣摹任惠中老师笔下人物细腻而丰富的表现。更一度学着刘大为老师帅气的笔墨画风,画大漠风情,皆曾创下枝附影从的不俗成绩。以至于,有的同学开我的玩笑,说:‘你是不是存心在造老师的假画呀?’哈,我全当是赞许。数年过去,如梦方醒的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以假乱真’画下去了,——真的该断奶了。吴昌硕当年曾有‘卅年删除雷同法’的之说。我倒是觉得,不必急于三五年去掉诸师的影子。好在,我终于迈着蹒跚的画风步子,上路跋涉了。”
  自我超越的刘明海,神采飞扬地接着说:“我曾孜孜于一根线的味道、一块墨的变化、一种颜色的处理,以及画面的形式构成。当我看了吴昌硕和齐白石等大先师的原作后,才醍醐灌顶般地知道什么叫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哦!原来是这样,就这么直接、这么简单,——我感到我多少有了一点点长进。有的画家早早的便有了自家的‘山头儿’我一方面报以羡慕,一方面报以怀疑。羡慕,是因为我做不到;怀疑,是因为这么早,就却似个夜郎自大,以后不成了麦草杆儿打鼓,一点儿也不响(想)么?”
  “兴酣落笔撼五岳,游获临窗图九州。”的刘明海,俯仰天地的对记者,说:“越画越发现,提笔并不是一挥而就的潇洒,更不是为了帅、为了表演,徐徐落笔,笔笔生发,边画边推敲,记录下画者的思想流淌与凝聚;所画的哪里只是画?其实是绘画者心灵里的想法!千百遍熟练地重复着同一招式,不能想象那里边会有更多的思想。”
  莞尔而笑的刘明海,接着说:“我一直警惕着自己是否固步自封了,那点坐井观天之辈的积累?我一直提醒自己千万不要顾盼自雄。从头再来,所喜我尝到了这样做的甜头。每个人都是一部书,每个画家都是部值得细读的书。而像黄永玉、陈丹青、韩美林这样的业界大家,则是一部耀世的经典。需要我在提画笔的岁月里,一品再品,一读再读。不只是艺术,那是文化!有人说陈丹青除了西藏组画,这么多年再没画出什么来,倒退了。我不以为,我眼里的却不只是一位油画家,更是思想家。一个不但对油画艺术、绘画艺术,而且是对整个民族文化,有着灼热的情感和良知的艺术家。我绘画的日子里,毫不掩饰对他遵养时晦,以存其真的崇拜。虽然,他有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我在身后的追随。”
  “虽云智慧生灵府,更需功夫在笔端。”的刘明海,信奉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不叫一日闲过。记者紧锣密鼓地采访进行到这里,他“兴尽晚回舟”地说:“我天性愚笨,悟性差,别人能做到事半功倍,而我能事倍功半就很高兴了。只要能达到目的,多付出些辛劳我是不会在乎的。”记者真是大喜过望,认为只有像他这样虚心的画家,才会有朝一日,登上艺术的巅峰,“欲与‘白石’试比高”名扬海内外。这就是刘明海之所以成为刘明海的地方。
  据说,刘明海有位坐而论道的朋友,一年到头也难以静下心来画上几笔,倒是很注重自己的身家性命。看他厚积薄发,画得很卖命、很辛苦,就常常对着他摇头摆手,教训说:“你照照镜子看看,都消瘦成啥了?还这么拼命,要注意身体!齐白石要活不到98岁就没有齐老。”
  看来,守望戎马家园的刘明海,是主张饱览河山之胜,举凡杏花春雨的。他携笔说:“画画的到了最后,不是看谁画的怎样,而是比谁活的时间长。呜呼!你把他们都熬死了,你就成了大师?我就是不信,坐在那里悠哉游哉地扇着鹅毛扇,就能扇出个国画大师的终南捷径来?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一百年的老刺猬。既然‘王八’能活一万年,能倚老卖老,成为画坛泰斗么?”
  “说白石道白石”为此,记者愿为天下读者,亮出一个“名人点睛”的故事:“据说:章伯钧收藏了不少齐白石的画,却没有一张徐悲鸿的画。现在人们大多认为徐悲鸿的马是最佳的,伯钧始终认为悲鸿的油画,特别是裸体女人画,是他最好的作品。有一次在李济深家中,悲鸿对伯钧说:‘伯钧,我送你一匹马吧。’伯钧说:‘我不要你的马,我要你的女人。’悲鸿听了,摇头说:‘那些画,是不能送的。’”
  热衷“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的记者多年来,应邀采访、参观了国内外的多次军事画展,在每次采访到的绘画作品里,记者总是能发现他那独出心裁,别开生面的绘画。驻足感受在他生花妙笔的描绘里,画中凸神,神中凸情,情中凸敬,敬中凸味,味耐久嚼。天晓得那简直成了“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哦!经久不厌地凝视那极其美丽的色彩、构图、调和,感悟他那造型能力的扎实,笔墨修养的深厚,其学画历程,凸山凹水。记者认为,刘明海的画作在当今画坛,想必会成为独树一帜的领军人物。君不闻,站在画堂前仿佛柳暗花明,萌生出一种身临其境,拉不动自己腿的偏爱感觉。
  在这珠联璧合“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一天里,是坐在桌边,边采访,边喝茶,更上一层楼的了解他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时候的背景。气氛轻松愉悦的入情入理,充满着诗情画意;简直是一种诠释的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哦。最终的挥手惜别,在我们俩的谈笑风生,移樽就教里结束。记者却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不辱膜拜者的使命。才不得不在“大轴子裹小轴子——画(话)里有画(话)”的画室里关闭录音话筒。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基于此,在如此泱泱大国的画坛上,拭目以待,将来数齐白石级别的泰斗人物,还要看后起之秀的刘明海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请各国军政机关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记者手持《护照》开疆拓土在世界各地,来也搭机飞返呼啸,去也搭机飞返呼啸。国内外里,终日间追着星星赶着月亮,快着天马加着神鞭哩。总之“起飞”着一句话:企盼时刻牢记着军人的使命与职责的他;“雏凤清于老凤声”,计日程功的由淡雅趋于绚烂的旷世名作,公众视野,永载史册。 


  (马金星,系《中华未来之星》杂志主任记者,《作家报》编委。)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