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辉作品《望我故乡》研讨交流会在武功县举办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8月21日,杜晓辉散文集《望我故乡》武功历史地域文化研讨会在武功县举办,会议由中共武功县委、武功县人民政府主办,武功县委宣传部、武功县文联承办。著名文化学者、作家、书法家、陕西省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陕西省作协原党组书记,武功书院院长雷涛,著名文艺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文艺评论家孙见喜、常智奇,省作协副主席高建群、王海、朱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段建军,咸阳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董信义,市楹联名誉主席杨波海;咸阳市作协原主席杨焕亭,咸阳日报社党委委员、总监闫晋,中国作协会员、“九叶枫”诗社社长凌晓晨等嘉宾,以及武功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县政协的相关领导、文联下属协会会员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县长林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秋霞、县政府党组成员王俊生出席会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蔡雨洺主持会议。
会前,王俊生致词,他对参会领导及嘉宾表示欢迎,指出《望我故乡》对于武功今后文学事业的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凝聚共识,掀起推动和研究武功历史文化的一个热潮;也希望在座的武功作家们能扎根乡土,推出更多、更新、更好的精品力作。

座谈中,雷涛、李星、高建群、王海、朱鸿、孙见喜、常智奇、段建军、陈长吟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表讲话,并祝贺杜晓辉作品出版。大家一致认为,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作为普通文学创作者能够自觉梳理武功地域历史文化,把文学创作投向生养的土地,在风物遗存中寻找人文精神的传承薪火,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望我故乡》具有乡原意识和浓郁的乡愁情怀,饱含情感的文字具有现场感。该书不仅书写地域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更是游子的个体感受和体验,是一部地域文化书写的典范,值得读者回味,思考,追索的散文作品。提出作品在语言、视野、知识性方面存在的欠缺,希望作者继续挖掘深造,写出更有深度的好作品。 探讨中,也赞扬了杜晓辉作为县文联作协的负责人,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打开了武功文学创作旧格局,带领武功文学创作登上了新高原。并希望杜晓辉在今后工作中扩大视野,提高思想包容性,带领武功文化走出去,更好地宣扬地域文化。随后,参会的省市作协会员代表也发了言。 听了名家点评后,县长林梅讲道,对省市领导长期以来对武功文学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对《望我故乡》出版发行给予肯定,并向来宾介绍了武功县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希望武功作协进一步发挥群体优势,聚焦优秀文学爱好者,研讨武功地域文化,挖掘武功历史文化资源,推介宣传武功,助推武功文化强县建设,为建设“两富两美”小康武功贡献文化力量。
杜晓辉,武功县贞元镇凤阳坡村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武功县文联主席、武功县作家协会主席、担任《有邰文苑》主编。文学作品散见于《文艺报》《解放军报》《人民网》《光明网》《中华英才》《作家报》《陕西日报》《延河》《黄河》《延安文学》等国内报刊网络。

《望我故乡》是作者杜晓辉用了四年时间,去思考、探索、挖掘、整理和书写武功历史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用文学手段讲述武功故事,向外传递武功乡俗文化。杜晓辉的笔触瞄向故土浓重的地域文化,他不仅着力绘写那块土地上斑斓的风貌、风物和特有的民风习俗,而且以生命深刻体验存在,努力开掘地域文化中人的精神和灵魂,表达对人类生活、生存、生命的文化理解和憬悟,树立了武功文学创作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