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带着对那个“曰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水韵江南的期待和向往,公元2019年10月乘8040次航班,吟咏着大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忆江南》,飞向那魂牵梦绕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飞机即将在南京机场着陆了,期待与您再次相约蓝天…”听到乘务员那激动人心的播报,我兴奋中,想象中,盼望中,踏入驰名中外的六朝古都一一南京。
北方的初冬早已是黄叶风飘,雀儿安巢了。而此时的南京仍是“暖风重得游人醉"的惬意,更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无边光景。
走进南京城,古色古香的青瓦鹰檐的楼阁随处可见,古朴整齐的街巷映入眼帘,无数令人伤今怀古的故事荡气回肠,引来无限沉思与遐想……
沿着中山路前行,路旁高大的法国梧桐经历了百年的风雨,见证了从民国到共和国的兴衰荣辱,依旧驻立街头守望着那些人去楼空的寻常故事。似乎告诉人们记住,这是蒋介石先生特意为夫人宋美龄而栽种,因为宋美龄是最喜欢梧桐树的。
来到南京,必然会想到一位伟人一一国父孙中山先生。于是我们乘上大巴车风驰电掣般驶向"中山陵园"。这里苍松翠柏,幽深肃穆,登上392级阶台,拜见了中山陵寝。这是孙先生生前自己的选择一一"待我他日辞世以后,想向国民祈一抔土,安置躯壳尔"。这里安放着与孙中山先生等身高1:1比例的汉白玉雕像,下面5米深悬棺即孙先生的遗体。望着陵寝上方悬挂的牌扁"天下为公"几个大字,不由得想起逸先先生激励后人的豪言壮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怀着沉重,戴着敬仰向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深深地三鞠躬。
离开中山陵,汽车行进半个小时便步入了闻名遐迩的南京夫子届步行街。
沿街前行,"金陵第一园"尽收眼底。这里无不让人想起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似乎诉说着各自的命运,诠释着天下所有女子的喜怒哀乐。也不得不忆起“金陵"的由来。
南京,地处我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为灵山秀水富硕繁荣之地,地貌为两边高中间低的圆宝形。东为紫金山似青龙盘卧,西为石头山似卧虎盘踞,南有淮河朱雀,北有玄武之湖,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于是成了兵家必征之地,也是古代帝王建都立业的理想之地。公元333年,楚国灭了越国,在今天的清凉山上筑城池,由于当时的清凉山即紫金山叫金陵山,故将建康改作金陵。曾在公元229年孙全大帝建都又叫建邺,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改为南京。
跟随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的游人,我们来到立有“古秦淮"牌坊的古街小巷一一乌衣巷。曲径通幽处,相传这里是天下文人墨客聚贤观光之地,一座座雕梁画栋的江南楼台诉说着秦淮人家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一条十里秦淮静静地讲述着桨声灯影里的故事。相传这是当年秦始皇令将士人工开凿的一条运河,因引淮河之水而来故名“秦淮河"。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夜泊秦淮感伤国势日衰的时局而写下著名诗作《泊秦淮》,"伤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成为千古名句。
横跨在河上的一座石桥见证着千年南京城的风雨飘摇,默默地守望着这个记述无数传奇令人无法忘怀的名字一一朱雀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如诗如画,如醉如痴的江南,走进乌衣巷口便不由得默念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遥想当年,魏晋已去,王导谢安斯人已逝,顿生巴山楚水凄凉地,怀旧空吟闻笛声的寂寥之感。
走出街巷,我们前往编写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观的巨龙般桥身,坚固美观的孔桥洞,"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无不写意着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智慧,警示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不展示着中国人的勤劳与聪明!
这是一座讲风水,讲礼仪,讲信养,讲诚信,讲务实的文明古城,勇敢智慧的南京人正如桥上的来往车流有秩有序,步履匆匆,正以时代进行曲的速度踏行在改革发展的征途!
【作者简介】
郑海英,爱好文学,音乐。发表有《阳光路上的教师梦》《三十年青春再现》《江南吟》,诗词作品《如梦令清明》《西江月春来早》《卜算子叹春曲》《如梦令兴安恋》《如梦令村中行》《疫情三字文》等。
“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飞机即将在南京机场着陆了,期待与您再次相约蓝天…”听到乘务员那激动人心的播报,我兴奋中,想象中,盼望中,踏入驰名中外的六朝古都一一南京。
北方的初冬早已是黄叶风飘,雀儿安巢了。而此时的南京仍是“暖风重得游人醉"的惬意,更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无边光景。
走进南京城,古色古香的青瓦鹰檐的楼阁随处可见,古朴整齐的街巷映入眼帘,无数令人伤今怀古的故事荡气回肠,引来无限沉思与遐想……
沿着中山路前行,路旁高大的法国梧桐经历了百年的风雨,见证了从民国到共和国的兴衰荣辱,依旧驻立街头守望着那些人去楼空的寻常故事。似乎告诉人们记住,这是蒋介石先生特意为夫人宋美龄而栽种,因为宋美龄是最喜欢梧桐树的。
来到南京,必然会想到一位伟人一一国父孙中山先生。于是我们乘上大巴车风驰电掣般驶向"中山陵园"。这里苍松翠柏,幽深肃穆,登上392级阶台,拜见了中山陵寝。这是孙先生生前自己的选择一一"待我他日辞世以后,想向国民祈一抔土,安置躯壳尔"。这里安放着与孙中山先生等身高1:1比例的汉白玉雕像,下面5米深悬棺即孙先生的遗体。望着陵寝上方悬挂的牌扁"天下为公"几个大字,不由得想起逸先先生激励后人的豪言壮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怀着沉重,戴着敬仰向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深深地三鞠躬。
离开中山陵,汽车行进半个小时便步入了闻名遐迩的南京夫子届步行街。
沿街前行,"金陵第一园"尽收眼底。这里无不让人想起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似乎诉说着各自的命运,诠释着天下所有女子的喜怒哀乐。也不得不忆起“金陵"的由来。
南京,地处我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为灵山秀水富硕繁荣之地,地貌为两边高中间低的圆宝形。东为紫金山似青龙盘卧,西为石头山似卧虎盘踞,南有淮河朱雀,北有玄武之湖,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于是成了兵家必征之地,也是古代帝王建都立业的理想之地。公元333年,楚国灭了越国,在今天的清凉山上筑城池,由于当时的清凉山即紫金山叫金陵山,故将建康改作金陵。曾在公元229年孙全大帝建都又叫建邺,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改为南京。
跟随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的游人,我们来到立有“古秦淮"牌坊的古街小巷一一乌衣巷。曲径通幽处,相传这里是天下文人墨客聚贤观光之地,一座座雕梁画栋的江南楼台诉说着秦淮人家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一条十里秦淮静静地讲述着桨声灯影里的故事。相传这是当年秦始皇令将士人工开凿的一条运河,因引淮河之水而来故名“秦淮河"。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夜泊秦淮感伤国势日衰的时局而写下著名诗作《泊秦淮》,"伤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成为千古名句。
横跨在河上的一座石桥见证着千年南京城的风雨飘摇,默默地守望着这个记述无数传奇令人无法忘怀的名字一一朱雀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如诗如画,如醉如痴的江南,走进乌衣巷口便不由得默念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遥想当年,魏晋已去,王导谢安斯人已逝,顿生巴山楚水凄凉地,怀旧空吟闻笛声的寂寥之感。
走出街巷,我们前往编写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观的巨龙般桥身,坚固美观的孔桥洞,"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无不写意着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智慧,警示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不展示着中国人的勤劳与聪明!
这是一座讲风水,讲礼仪,讲信养,讲诚信,讲务实的文明古城,勇敢智慧的南京人正如桥上的来往车流有秩有序,步履匆匆,正以时代进行曲的速度踏行在改革发展的征途!

郑海英,爱好文学,音乐。发表有《阳光路上的教师梦》《三十年青春再现》《江南吟》,诗词作品《如梦令清明》《西江月春来早》《卜算子叹春曲》《如梦令兴安恋》《如梦令村中行》《疫情三字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