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海外瞭望

日本人的羞耻心——文明的基础

核心提示:专注日本市场的 日贸通

日本人的羞耻心——文明的基础

专注日本市场的 日贸通


(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昨天晚上,刷爆朋友圈的一条新闻是——日本负责武汉撤侨的一名政府官员,因为在无法阻拦两名可能感染的国民离开而导致人心惶惶之后,不堪压力,选择跳楼自杀,并没有留下遗书。

新闻一出,结合国内某会现状,网民哗然,在吐槽之余,更是钦佩日本人的担当。那么,为什么他要自杀呢?归根结底,这就是日本人的羞耻心。羞耻于自己没有做好,对不起自己的工作职责;羞耻于辜负国民的期待,更羞耻于以后怎么跟同事相处,怎么跟亲人交代,怎么跟那些可能感染的国民交代。这种压力是巨大的,我们不能理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这种羞耻感的同理心。


日本人的“耻文化”

美国学者在《菊花与刀》一书中明确指出,日本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耻文化”。羞耻心是日本人的原动力,同时也是道德的根本。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耻占据着最高的地位,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行动与性格。

在号称“八百神”的日本,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神,所以统一性的神佛意识不那么强烈。日本人强烈意识到的是世人的眼光。即,不是靠正确与否决定行动,而是凭借世人怎么想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耻文化。

日本人经常关心他人特别是共同体成员对自己行为的批评,有回避和他人不同行动的倾向,在意别人怎么想,不断和他人取得平衡,接受他人影响,即自己是否给别人带来麻烦。所以日语里有句话叫做“お邪魔します”(打扰了),他们认为打扰到他人就是非常不好的行为,是邪魔歪道。在日常社会行为里,也可以看到乘电梯的时候,永远排队井井有条,绝无一人插队,因为这种破坏统一性的行为都是不被接受的。

西方文明讲求“罪文化”,也就是自律性,所以经常需要向上帝去祈祷和忏悔,以加强自我约束。而日本是以“耻”为基调的国家,日本的文化是“耻文化”。更重视他律。在“耻文化”的风潮下,个人的品行是高雅还是卑劣,行为是否正确,这些全靠他人来判断。所以日本人的行为原则是只要推测别人是怎么判断的,就以他人的判断为基准,确定自己的行动方针。

也有句话说——日本人有羞耻心而没有罪恶感,确实如此,日本人的罪恶意识很淡薄,在不道德行为方面,对社会的羞耻意识很强烈。对日本人来说,与受到神的惩罚相比,受到人类社会的惩罚会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羞耻心培养了日本人极端敏感的自尊,对于公开场合的嘲笑和批评等极其敏感,即使极小或善意的批评,也会使他们觉得对他人格的侮辱。被嘲笑的日本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嘲笑作为原动力,不断完善自我,想要消除外部的嘲笑。另一种是轻视自己或者欺负他人。轻视自己的最高表现就是自杀。就如这次这位政府官员一样。

日本人的强烈羞耻心,使这个民族十分守纪、清洁和有公德观念。在日本随处所见,街道上的垃圾箱几乎没有,人人都知道不要乱扔垃圾。而且就算午夜街上没有什么车,日本人也不会在红灯时过马路(当然这几年慢慢的也在变淡)。日本的司机更不会在行车时随意变道和插队,因为那是对排队规则的一种破坏,至于乱鸣喇叭更不会,因为会打扰到别人。日本人的羞耻心,让他们认为,破坏这个群体的既有规则,就是一种巨大的犯罪。


(便利店随处可见的成人杂志是另一个极端)

中日耻文化的差距

鲁迅在弃医习文之时,就发出感慨:靠医学是无法救国的。他希望拿起笔杆子,影响中国国民奔向文明。快一百年过去了,可能我们还没有什么改变。这是因为中国人遵从的是“丛林规则”,那就是成王败寇。以前有句话说笑贫不笑娼,对金钱的无尽追逐导致我们这个民族缺乏道德规则层面的统一性。只有每一个人都从小处做起,才可能慢慢去改变这个社会。

再回到日本撤侨官员的自杀事件,就可以看出,假如你是这位官员,因为自己工作上的一个小失误,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事件,你会怎么做?羞耻心告诉他,无法面对接下来上司的指责、同事的排斥、国民的愤怒和担忧,甚至他的妻儿都会因此而受到周围的排斥。这个规则就是这样冷血,一旦你犯错,就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的机会。除了自我了断,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我们是不是该学习日本人的羞耻心?难度挺大,这是日本国民的社会文明基础,是他们道德的源头。而且中国因为各民族各阶层的差距挺大,很难做到整齐划一的社会共同行为。我们学不来,也学不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