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时代风采

云端高路向前进 赶超奋进马蹄疾——贵州交通运输改革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核心提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名声。

         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名声。十年间,从GDP全国垫底的窘迫中成功逆袭,到“十三五”期间GDP增速位居全国第一的传奇,励志的贵州一天一天给外界展现发展新貌,一次一次给我们制造成功惊喜,让人读出了邓拓先生笔下“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的味道。

这味道是贵州精神的味道,是贵州成长路上破茧成蝶的味道,是贵州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味道,更是贵州交通精神“吃苦耐劳、勇于创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味道。现如今,黔山秀水间,一道道乡村“毛细管”让阡陌交通的村庄脱贫致富、产业振兴、前程似锦、美丽如画;一条条高速“经络图”横亘在城乡的五脏六腑,繁忙而有序地打通贵州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活跃了“微循环”;一个个城市“主动脉”疏导着源源不断的交通流量,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按下最强劲的“快进键”、跑出最绚丽的“加速度”;一座座桥梁“博物馆”从云中高歌向前,织起高原万丈锦绣,揉碎云朵、抚平山窝,在沟壑和坎坷上通联世界,缔造出一个个桥的神话、腾龙般的传奇。

今天,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关键时刻,贵州交通人用汗水和心血向党和人民擘画了一幅幅“交通强省”的壮美画卷;在以“战役”“战贫”“战灾”为关键词的2020年,用攻坚克难的决心提交了交通担当、先行使命的满意答卷;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用砥砺前行的勇气勾勒出“交通美省”、“交通强国”的时代蓝图。

          党建“灯塔”为发展指路  殷切“关怀”为前进加油

牛年春节前夕,当千家万户都在备年货迎新春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却在百忙之中踏上了考察贵州的路。

山下银练盘绕,山间玉带蜿蜒。总书记来到了这个曾是中国最后脱贫的9个贫困县所在地,曾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穿过通村公路“二十八道拐”,走进了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当总书记看到山里的苗家小寨旧貌换新颜,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过去的化屋村和四川凉山州的“悬崖村”如出一辙,祖祖辈辈出去赶集必须用手攀着悬崖峭壁边走,这种“手扒岩”的方式一侧靠着岩壁,另一侧是万丈深渊,有的村民几年都没出过一次村。村民们这样的出行方式令总书记很是揪心。

“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问题在小康路上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总书记始终关心贫困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他认为缺少足够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党建引领,实干兴邦!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像灯塔一样,为夜里不能航行的人,用火光把方向指明,把道路点亮。

于是,贵州交通的“十三五”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5年,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交通运输部门将总书记的期望和深切关怀转化成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发展的巨大动力,转换成全面建设交通强省目标而披荆斩棘的非凡勇气。

过去5年,贵州在正确方向指引下,充分发挥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地理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火力全开,加紧了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六网会战”。特别是以交通为代表的高效发展,让贵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沥青路、“组组通”硬化路,即将实现“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铁”的计划。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贵州故事”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上展现出新格局新姿态。

未来5年,贵州将深入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着力完善提升大通道快速网,优化升级普通干线网,织密筑牢基础网,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高效、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用现代化多层级枢纽体系巩固提升贵州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位,为“贵州之治”的伟大事业续写新时代新篇章。

奋进中出新绩!

5年来,贵州依山顺水砥砺前行,在黔山秀水间谱写了一个个“路通奔小康”的动人故事。

“十三五”期间,贵州累计完成普通国省道改造494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6.86万公里,新增5619个建制村、4071个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4130个建制村通客运,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两通”目标,提前三年完成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兜底性任务。

一条条希望路,一座座连心桥,不仅打通了地域发展差异的乡村与城市,打通了农村发展道路的贫瘠与富足,打通了农民内心深处的困顿与希望,也打通了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党心与民心的屏障和桥梁。

如今的农村,畅通的乡村公路串起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村民们不再守着美景过苦日子,山货飞出大山、游客纷至沓来、游子回归故土、共建美丽家园。

感恩中真脱贫!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由“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到“道路一畅通,百业好兴隆”的改变,是交通扶贫为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贡献出的经典战例。

5年来,贵州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7.87万公里,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惠及近4万个村寨1200万农村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3万人。

贵州交通心里明白,总书记为贫困地区发展指的“路”,不仅是破解“出行难”的现实之路,更是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因此,黔贵大地上,各地区道路交通运输建设的场面热火朝天,一幅幅因路而百姓富、生态美、乡风正、民族兴的美丽画卷令人动容,让人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繁荣昌盛感到无比自豪。

一份信任,一份温暖,一份希冀!

时隔5年,当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贵州,极目所见,脚下的贵州路,“七十道弯弯成历史,四千米洞洞穿未来”。当年,红军翻越娄山关历经了千辛万苦。如今,崇遵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打穿了娄山关,穿过这段行程行车只需短短几分钟。

贵州集约式立体化智慧型交通枢纽体系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让总书记考察贵州的行程像心情一样,无比顺畅。总书记勉励贵州各族干部群众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对贵州交通运输建设而言,意义深远,意味深长。

交通强则经济强,交通美则人民富。贵州交通在助力全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上,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一如既往的肯定和嘱托。

2020年国庆期间,胡春华副总理在贵州督导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时指出:“贵州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发展条件。”

10月21日,在全国推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现场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点赞贵州交通“呈现出‘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跨越’的发展态势,成为‘十三五’老百姓获得感最多的行业之一。”

7月22日,在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孙志刚强调:“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极大提升了我省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2月7日,在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谌贻琴指出:“交通格局引领发展格局。贵州交通地位的极大提升,为我们融入新发展格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和条件。”

在“十四五”的发展蓝图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还给贵州的交通运输给予了诸多政策上的倾斜,实现了“小省办大交通”的理想。

2020年,国家授予贵州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第一个为贵州批复交通强国试点实施方案,继续给予高速公路等支持政策。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建立了省级财政资金补助机制,继续支持公路、水运的项目建设,来锻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长板,补齐农村公路、水运发展短板。

有口皆碑的叹号!

数年前,贵州因为“地无三里平、交通路难行”被人们画下的一个个问号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拉直,变成了一个个有口皆碑的叹号。

“十三五”期间,贵州全省公路水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19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较“十二五”增长了62%。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增至7607公里,通车总里程排全国第5位。高等级航道里程居全国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同时,“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受邀参展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年会、品质工程发展与创新论坛等多个全国性论坛、年会都在贵州举办,让贵州交通在世人面前充满自豪感。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交通系统内有6家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354个集体和173人获全国及省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和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表彰,彰显了贵州交通的精气神。

贵州路、贵州桥让贵州交通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成为靓丽名片,前后荣获古斯塔夫金奖2项、鲁班奖3项、詹天佑奖1项、李春奖8项。

这一切的荣誉和鼓励足以说明,贵州交通的“十三五”是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的五年,是实现了投资完成最多、建设速度最快、支撑保障最优、发展成效最好、老百姓受益最多的五年,完成了贵州交通历史性跨越。

为此,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邵勋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省交通系统将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重要指示精神,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创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贵州交通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加压奋进再提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续写新时代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当好先行。

苦干实干为康庄大道  披荆斩棘为庚续梦想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通向星星的道路是艰难的。”“后发赶超”一直是贵州不懈追求的梦想,这梦想就像天边的星星,抬头可仰望,手摘却艰难。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这颗星星就是贵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就是能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早日过上好日子。

在千百年来被贴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贫困标签的贵州,在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省委、省政府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将实现后发赶超最精彩的故事任务交给了贵州交通。所以,要给老百姓铸造一条通向星星的道路,贵州交通是要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气概才有可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期间,贵州交通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当作一切工作的目标和重心,以农村公路建设和水运建设三年会战、高速公路五年决战、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三年攻坚、以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为抓手,奋力下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手棋”,打好织密织好公路水路结构“组合拳”,实现了交通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重大突破,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大踏步前进,走出了一条西部地区“穷省办大交通”的新路子,为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如今,当我们打开贵州省交通地图,纵横交错的交通线网像错落有致的蛛网,细密如织,四通八达。这个交通网络,正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劲的“动脉血管”。

畅通,高速公路网络外联内通!

唯有打开山门,才能闯出大道。发达的高速公路是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的标志。

“十三五”期间,在这西南陆路交通枢纽更加巩固的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5128扩增至7614公里,总里程跃升至全国第四位、西部第二位,综合密度全国第二。出省通道由15个增至22个,与周边5个省(区、市)均实现3个及以上通道连接。截至2020年底,G69惠水至罗甸段、G75遵义至贵阳扩容工程等高速公路也已相继建成通车。与此同时,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在贵州境内的路段已经全部贯通。

高速公路的建设,让省会城市贵阳到市(州)中心城市实现了双通道连接,便捷连接所有市州,全面通达所有县市,达到了“两小时”覆盖黔中经济圈、“四小时”通达全省、“七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的活动半径。百姓们深切感受着,以贵阳为中心的“一日往返生活圈”带给生活的便捷和畅快。

升级,普通国省道技术等级不断攀升!

国道省道惠城乡,人民致富奔小康。高速公路就像人的大动脉,而其他公路就像人的血管。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省道的不断升级。

“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开工普通国道约3000公里,建成1863公里,新开工普通省道约2900公里,建成1829公里。截至2020年底,普通国道通车里程8434公里,二级及以上比例达82%,较“十二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目前,普通省道通车里程17858公里,三级及以上比例达40%,较“十二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

公路,让贵州的每个城市都不再遥远,更让贵州的美景美食和民俗文化通过经济发展的“血管”输送到祖国大地,在康庄大道上高歌猛进,勇往直前。

转变,农村公路让贫困地区由输血转向造血!

脱贫扶贫交通先行,要摆脱贵州长期贫困地区的现状,就要做好交通的“先行官”。

“十三五”期间,贵州累计争取中央车购税资金和港建费812.7亿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占全省1002.6亿元的81%,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2017年,实现了建制村通畅率达100%,成为西部第1个实现建制村通畅的省份,提前两年完成兜底性目标。2019年6月,“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圆满收官。同时,启动实施的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其首期启动建设的5000公里项目就全部集中在贫困地区。

路通产业兴。脱贫地区提升了运输服务水平,助力了群众出行、黔货出山,增强了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这一切都是交通扶贫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利。“交通+特色农业+电商”“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岗位”……一大批特色产业因为道路的贯通而兴起壮大。

路通人兴旺。交通扶贫,为全省的贫困群众创造众多就业岗位,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干事业、有收入。交通扶贫,让一个个深藏闺阁的贵州美景成为旅游胜地、网红景点,贫困地区的百姓尝尽困在深山的苦头后,百姓也要换个活法了。他们因为农村路的通达,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文化饭”。

因此,以交通为核心在脱贫地区开展的“外通内联、通村畅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发展条件,既为后发赶超的梦想“争上位”,又为百姓的好日子“做拼图”。

通航,水运大动脉贡献新力量!

贵州不沿边,不沿海,水运是制约贵州经济开放发展的交通短板。为了补齐短板,贵州交通“十三五”期间加紧了内河航运发展的步伐。

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横跨黔、渝两省市,全长1037公里,也是贵州连接长江经济带的主要出省水运通道。在断航13年之久后,建成西部山区内河第一批通航设施——乌江思林、沙沱500吨级升船机,千里乌江现已全线复航,吨级船舶从乌江渡至重庆白马,已经实现一船直达。乌江的复航,意味着之前断航的节点、堵点、痛点将完全被打通。随着乌江通航设施逐渐完善,以往通过汽车运输的煤炭、工业废渣、铁矿石,结合水上运输,一年可以节省运输成本近亿元。

打通了水运大动脉,航运在长途运输上的优势得到突显,为黔货出山、黔货进江、黔货出海做出新的贡献。除此之外,贵州交通“十三五”以来,还建成拥有多项世界之最的构皮滩通航设施。还建成清水江锦屏至白市高等级航道工程和都柳江从江、大融、郎洞、温寨4个航电枢纽工程。还建成全国首个内河航运专题博物馆——贵州航运博物馆。还获得乌江沙沱水电站第二线1000吨级通航建筑物工程3亿欧元贷款,成为欧洲投资银行支持的国内首个水运项目。还建设全省航道通航里程达3957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突破1000公里,居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在港口方面,新建港口泊位27个,其中包括500吨级泊位24个。新增客、货设计通过能力251万人次/年、822万吨/年。

凤凰展翅,逐梦蓝天。一个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大动脉正在加快形成,一幅“贵州交通水文章”的画卷正徐徐打开。

群众期盼为力之所使  百姓目光为心之所向

有人说,若要道路向前延伸,就要双脚不息前行。翻开贵州交通发展历程,风云变幻,行远自迩,方知踏平坎坷成大道,一颗冉冉升起的交通之星,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目的,在变局中大展宏图,在逆势中破浪前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出发,公共交通不断制造惊喜!

2016年,贵州就实现了“县县通公交”的目标,截至目前,全省公交运营线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近一倍。同时,9个市(州)中心城区、30个县(市、区)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省际、市际、县际客运班线联网售票覆盖率大幅提升。

即使如此,常规的公共交通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对高效便捷、井然有序的公共交通的需求。为了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节省时间,改善生活质量,贵州交通不断前进,努力克服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困难,面对溶洞、地下暗河、地热等复杂的地质状况,给人民群众制造了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的惊喜。

能在“堵城”建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地铁是城市居民梦寐以求的期盼。在省会贵阳,35.1千米的轨道交通1号线已于2017年12月开通运营,贯穿贵阳市观山湖云岩南明等几大城,开行载客列车21184列次,运行图兑现率100%,累计客运量86.11万人次。地铁2号线已建成,进入运营前的准备调试阶段。未来,贵阳将建成市区加市域9条地铁线路,迎来经济建设大发展的新时代。

前进,民生交通铺进百姓心坎里!

人民交通人民建,人民交通为人民。百姓心中的期盼就是贵州交通人刻在心底的使命,百姓目光所至就是贵州交通人心之所向的力量。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2019年,全省国家高速和普通国省干道路况排名双双进入全国前十。贵州交通所有5A级景区和95%左右的4A级景区实现30分钟驶入高速公路。五年来,全省累计创建了9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7个省级示范县,贯通纵横、优质高效的交通网络让相对落后地区的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路修通了,学生上学更安全,家长更安心,学校的软硬件质量也不断提升,生源逐年增加。路修通了,乡亲们看病的难题迎刃而解,看病更方便。路修通了,各项水利工程就可“开”进偏远地区,世世代代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困扰当地群众生活的头等难事。路修通了,在移民搬迁的好政策下,原来居住在茅草房、泥土房、小木房中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房屋垮塌、自然灾害对生存安全的威胁,现如今在背靠青山、面朝绿水的优美环境里,也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了高楼别墅。

五年来,贵州交通都坚持人民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交通人的辛苦指出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创新,技改效益为发展提供交通样本!

科技是交通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创新是构建交通新格局的必然选择,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五年来,贵州交通运输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内拉起了发展的加速度。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三新”技术先进经验,为其他产业赶超提供了科技优先的交通样本。

五年来,在山区复杂条件下,突破了特大桥梁、特长隧道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有力支撑北盘江大桥等一批世界级桥梁和德江特长隧道等众多高难度隧道先后建成,引领贵州交通从“跟跑”向“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的华丽转身。目前,贵州交通世界级最高桥梁前100名中(含在建)有50座在贵州,堪称世界“桥梁博物馆”。

五年来,为了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安全、经济、便捷的出行需求,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研发了全国首家解决农村客运安全便捷出行的智能平台——“通村村”出行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大数据为群众出行提供班线车辆查询与预定、包车、定制班车等服务,成为交通运输部农村客运智能化应用唯一示范项目,服务站点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这也意味着,贵州交通正由粗放式覆盖向精细化服务的升级,由传统道路运输行业向“互联网+”交通运输服务升级。不过,这只是贵州在智慧交通上迈出的第一步。

智慧,科技成果满足群众多样需求!

过去的五年,是凝结着汗水、闪耀着智慧的五年,贵州交通从未在满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上,停下转型、创新的脚步,停止改革、发展的征程。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五年来,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贵州交通运输厅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展科技攻关27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4项,复杂环境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国内领先,交通节能环保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海拔山地地区安全应急技术瓶颈加速突破。

科技成果推广效果显著。“十三五”时期,积极实施和推广了多项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项目和20余项新材料新技术。加快推动标准化发展,共发布交通运输贵州省地方标准17项,发布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技术指南18项。建立了层次分明的科研平台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厅级研发中心”认定。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行业治理能力增强。五年来,以交通大数据“聚通用”为核心,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基本建成了交通运输大数据体系。同时,互联网+”助推农村客货、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成效初显。

邮政服务快速发展。“十三五”以来,全省邮政行业业绩总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上。“互联网+货运物流”快速发展,贵州的网络货运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快递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可以直接通邮。

服务公众出行智慧便捷。“十三五”时期,贵州如期完成了17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撤站任务,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100%。同时,在贵阳地铁1号线及BRT车站闸机已实现5G刷脸识别支付,收费站通行费快捷支付覆盖率达100%。“黔通途”“智行公交”“通村村”“乐享黔程”等应用建设,实现了全省所有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互联网+便捷出行”的广泛运用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绿色,环保工程让“交通美省”步伐加快!

有人说:“即使在最平直的道路上行车,司机也必须紧握方向盘。”在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上,贵州交通将开放发展和生态底线当作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车轮”,守好发展底线,握紧发展“方向盘”,不断加快绿色交通建设的步伐。

制度建设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十三五”以来,贵州交通运输厅出台了《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全面加强公路水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贵州省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省绿色交通建设。

公路建设推进绿色交通建设。思路一变天地宽,在新理念、新模式的引领下,“十三五”以来,贵州加快推进绿色施工,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开展了道安高速、盘兴高速2条绿色低碳公路示范项目建设,为绿色公路建设发展筑起一块新高地。同时,厦蓉高速公路都匀至香格里拉联络线都匀至安顺段被列入全国绿色公路示范工程。

稳步推进水运绿色发展。“十三五”以来,贵州严格执行节能环保审批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美化、亮化水运工程,先后建成了湄江、锦江、格凸河等旅游航运项目,为开发贵州特色“航运+旅游”产业进行了有效探索。

污染防治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十三五”以来,贵州全面推进高速公路污染治理,启动服务区(停车区)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港口和船舶污染治理,各市州均已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监管制度,实现闭环管理。开展污染环境违法专项整治,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运输环节监管,强化公路沿线区域生产生活及养护作业污水、垃圾管理。加强源头和运输工具管控,严厉查处违规向水中倾倒排放各类污染物的行为。

节能减排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十三五”以来,贵州积极推进公路建设和运营期节能减排,加强沥青再生、工业废弃物、建设废弃物的再利用。在全省新建高速公路隧道全部推广使用LED灯,高速公路隧道LED灯使用率超过70%。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得到广泛应用,全省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超过82%,LNG、电动等新能源动力船舶投入使用。低碳交通城市建设成效显著,贵阳市、遵义市作为绿色交通城市区域性示范项目的建设通过了国家验收。

安全,服务保障为发展提质增效!

交通建设中的硬道理是:不仅要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民对美好交通的向往,还要实现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十三五”期间,贵州交通全力抓好安防工程、危桥改造、便民码头等民生实事,促进协同融合发展、提升基本服务保障、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社会公众对道路运输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年来,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大幅提升。制定了“八防”措施,开展了“三查一整改”和“四个专项整治”行动,立好了公交安全管理“五条军规”,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公路水运质量发展纲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全省道路运输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换。

五年来,公路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治理。全省密集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累计实施了普通国省道安防工程1.1万公里,实施了县乡道安防工程4.5万公里,全面完成了484个收费站入口治超设施建设,实施了普通公路安防工程9万公里、危桥改造1703座1.4万延米、灾害防治130公里的治理行动,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的有效治理。

五年来,公路养护力度不断加大。道路建设,三分建设,七分管养。所以,建设是发展,管护是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贵州进一步加快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规范化进程。全省公路累计完成养护工程投资896.47亿,公路养护里程达到19.2万公里,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分别达到98.6%和56.8%,农村公路中等路率达到71.1%。

五年来,在道路安全教育上尽心尽力,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建成了全国首个“体验式”山区道路运输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并投入使用。建成了贵州省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推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事中风险预防”转变。利用无人机、监控视频开展路政巡查和网巡,并探索运用雷达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借助新技术提升监管效能。

五年来,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了“一张网”监测预警系统、“一张图”地理信息系统、“一令通”综合应急系统、“一网通”综合应急系统以及“一号通”热线系统,应急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建设了贵阳、安顺、遵义和铜仁4个应急物资储备库,省、市、县三级应急储备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努力,国省道安全设施完好率、县乡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率均达到100%。贵州连续三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交通运输安全事故起数较“十二五”末下降了47.43%,死亡人数下降了46.39%。水上交通连续多年保持“零事故、零死亡”。

“十三五”时期,客货运输服务能力和运营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增强,使贵州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攀升,为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交通美省为持续发展  趁势而上为全面小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首“十三五”,是贵州交通人攻坚克难的五年、拼搏奋进的五年、成绩卓著的五年,也是贵州交通精气神越来越旺的五年、自豪感越来越强的五年、交通影响力越来越广的五年。在风驰电掣的新时代舞台上,贵州交通凝心聚力谋发展,继往开来逐宏愿,写下了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奋斗史,翻开了筚路蓝缕、铸就辉煌的发展史。

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展望“十四五”,贵州交通将整装待发,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强担当继续前行,以“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为目标,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立足国情、扩大开放、优化结构、统筹融合,创新智慧、安全绿色的理念,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形成西南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心,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交通美省”,服务大城市、都市圈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曲折是成功的清醒剂。虽然,在贵州交通发展的道路上还横亘着无数的沟壑与坎坷,但越是困难、越是曲折、越是艰苦,才越能让交通人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淬炼意志,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开辟真理,为贵州4000万儿女先行开辟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康庄大道。

闯新路,率先抢抓持续发展新优势!

唯有交通多壮志,敢叫天堑变通途。敢闯敢拼的贵州交通是激活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贵州交通是全省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

如今,山门已开的贵州,将在党中央、国务院“描绘”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美好图景中,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蓝皮书”,未来五年,将既定的目标和道路变成交通人的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将发展优势变发展动能。贵州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主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经济高效的多式联运枢纽。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地理位置上具有承中启西、呼南应北的作用。“十四五”时期,作为第一批被授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的贵州,将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叠加推动下,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形成西南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心,将持续发展的新优势转化为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新动能。“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交通强省。基本实现交通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建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文明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人民满意、保障有力、西部前列’”的远景目标。

勇闯新路。“十四五”期间,贵州公路水运预计完成6000亿元左右投资,将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在“锻长板”与“补短板”之间做好平衡。未来5年,贵州交通将锻造好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两个长板,重点实施国家高速公路“补断畅卡”工程,推进沪昆国高安顺至盘州(黔滇界)段扩容工程等5个项目436公里建设,全力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和服务,努力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省。未来5年,贵州交通将全力以赴推进路衍经济、枢纽经济发展,支持贵阳强省会和遵义唱好“双城记”,建设都拉营公铁物流、改貌公铁物流、遵铁物流园等一批多式联动大型货运枢纽,贵阳北站等一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着力把“交通枢纽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未来5年,贵州交通将加快补齐综合客运枢纽短板,新建5个综合客运枢纽、3个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将加快补齐普通公路“中梗阻”短板,重点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2100公里;将加快补齐内河水运短板,实现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100公里以上,主要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等三条通道;将加快建设“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大通道,着力打造千里乌江黄金水道,促进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开新局,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新潜力!

路,是客流往来、资金进来、货物运输的“通道”,更是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发展经济的“跑道”。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在“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加速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为下一个“黄金十年”增添了经济发展活力。

未来5年,贵州将加快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扩容改造,稳步推进普通公路提档升级,畅通水运大通道,建成一批客货运枢纽,建成1万公里高速公路网,实现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90%以上;重点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100公里,等级比例达65%以上,比2020年提升13个百分点。

未来5年,贵州将助力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结合城镇布局和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加快推进联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加快推动3.38万公里等外路提等改造,加快推动连通乡镇的低等级公路改造,同时在1173个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切实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万公里,完成村道安全提升工程4.9万公里。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体系,计划今年建成县乡公路路面提升工程6000公里,重点向724个传统村落、270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倾斜,实现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为巩固和拓展乡村振兴道路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抢新机,深入挖掘交通强国新智慧!

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要做到: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于是,依靠新科技、新平台,打造智慧交通成为完成交通强国目标的关键。

在交通领域实现科技创新发展升级版,就要用创新的办法来改造传统动能,着力激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交通创新发展主引擎的新动能,推动新技术与交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构建智慧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及管理体系,才能高质量完成好智慧交通等交通强国“五项试点”建设。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提升交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能力,完善交通大数据基础设施,夯实交通大数据治理能力,深化智慧交通应用,强化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的引领支撑作用。具体体现在,将依托沪昆国高贵阳至安顺段扩容工程打造智慧高速公路云控平台。加快推进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积极推进智慧公路建设。完善智慧水运体系,开展智能船舶、高坝通航、智能船闸、水上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究,推进航道数字化、港口智慧化、船舶智能化、业务协同化。建设行业个性化基础云平台应用的“一朵云”,完善贵州省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一中心”,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专网与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整合,建设综合利用BIM、GIS、遥感、北斗和高精度交通地图技术的“一张网”,实现全省交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全面共享。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省试点行业,建设省综合交通大数据决策支持信息平台,夯实交通大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新农村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交通、邮政客运等各类资源,形成以“交通运输+农村建设”为特色的新农村交通综合服务开放生态平台。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鼓励和规范发展定制公交、网络预约出租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等出行服务新业态,提高公众出行便捷服务水平。

出新绩,持续释放绿色交通新活力!

“十四五”时期的贵州交通,既要答好“交通枢纽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答题,又要答好“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思考题,让贵州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取得的交通建设成就,为交通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红利。

未来5年,贵州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为通道美、乡村美、交旅美、出行美、行业美的交通美省贡献力量。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全面推进绿色公路建设,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绿色港口、生态航道建设,深入推进绿色客货枢纽建设。加大公共绿色交通升级,将新增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95%以上,预计2021年要达到8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超过40%。加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持续推进老旧柴油货车、船舶、机车和施工机械提前淘汰更新,强化在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强化港口污染治理,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工作。大力培育绿色出行文化,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停车场等重点区域新能源配套设施全覆盖。发挥绿色水运优势,补齐水运发展短板,重点推进乌江索风营、乌江渡等库区航运建设工程,规划建设三岔河等特色旅游航道,助力大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交通领域新能源应用,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停车场等区域充电、加气设施,在客货运输枢纽适当开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利用。

冲锋号角已吹响,大路越走越宽阔,壮美蓝图已展开,奋斗路上劲头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交点上,贵州交通将以饱满昂扬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勇气,在投融资模式创新、智慧交通、交旅融合等重点领域谋定而动、先行先试,在交通强国、交通美省、西南陆海通道新征程上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当好先行。


作者简介:田花,笔名花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诗人协会副秘书长,花溪区作协副秘书长,出版发行诗集《云想衣裳花想侬》,长诗集《“活”出青岩》(合著),诗歌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贵州诗人》、《山东诗人》、《贵州日报》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