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评谭品读

巴金发绣像

核心提示:当年,巴金女儿小林听闻孟永国要为父亲绣像后,说:我要把我的头发绣到父亲的发绣像里。

 2004年11月25日,李小林与孟永国(左二)王旭烽(右三)合影 陆正伟摄

当年,巴金女儿小林听闻孟永国要为父亲绣像后,说:我要把我的头发绣到父亲的发绣像里。

11月25日是巴老的诞辰。我每次去故居瞻仰,都会被一幅凝结着浙江作家和刺绣艺术家对巴老的爱的发绣像所吸引,有意识地向它多看几眼……

 

  巴老与浙江的缘分可谓源远流长,不仅祖籍地是浙江嘉兴,而且他对西湖的人文景观特钟情。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几乎每年到杭州边养病,边工作。后因病情加重才作罢。浙江的旧雨新朋都很牵挂他,适逢其百岁之际,作家们酝酿着向病中的巴老表表心意。思来想去,最终把目光落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绣艺术传承人、刺绣工艺大师孟永国的发绣上。


 巴金发绣像 巴金故居供图

 

  作家朋友在温州师范学院人像绣研究所见到孟永国时,他正忙着为荷兰威廉·亚历山大国王绣肖像,听到是为巴老绣像,孟永国放下绣花针笑道:“此事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原来,他在少年时就喜爱读巴老作品,用父母给的压岁钱买了《家》,又把积攒的零花钱买了《春》《秋》。进研究所后,为巴老创作绣像是留存在他心底的梦。所以,一拍即合在情理之中。

      商谈中,孟永国提出需巴老照片作参考。作家朋友便把巴老女儿小林和我的联系方式告诉了他。

      小林听说此事后,不仅支持孟永国为父亲绣像,还在电话里对孟永国说:“我要把我的头发剪下来寄给你,绣到我父亲的发绣像里,发绣像既有读者对我爸的喜爱,有你这位艺术家的深情,更有我爸血脉的头发,体现了儿女和孙辈们对他的爱。”

     小林的建议无意中丰富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传统孝道的含义。孟永国听后说:“我一定把你的青丝绣进巴老的发绣像里,它的意义太深远了。”

     孟永国曾为周恩来、邓小平、爱因斯坦等名人绣过像,这次是为心仪的巴老而绣,他找来巴老的作品细读,又拿着照片认真比照。他要把巴老的“把心交给读者”内涵用发绣艺术展现出来。他把绣像设计成一本大书的造型,并采用了乱针针法绣出的“碎瓷纹”,给人一种特有的美感。

 

  巴老百岁期间,作协东厅成了读者向“人民作家”——巴金先生送祝福之地。2004年11月25日,孟永国和茅盾文学奖得主、女作家王旭烽代表浙江作家护送巴老发绣像来沪进行交接。我和参加仪式的宾客都想一睹“真容”,当小林和孟永国掀开红绸布,见像上的巴老正朝着大家微笑,场内立时掌声响起。这时,小林手扶像框再三端详,赞叹道:“绣得实在太好了!我很喜欢,我爸一定也很喜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能将浙江作家朋友领进父亲的病房,但我一定会把发绣像交给我爸,我爸一定会很喜欢!”说完,小林握着孟永国的手说:“你的手真巧,你的心真好!”孟永国说:“我是巴老忠实的读者!”

 孟永国(右)护送发绣像到沪准备交接 陆正伟摄

 

  不久,我到巴老家见原先挂在楼道口的那幅“花卉图”换成了形神兼备、有巴老血脉头发的绣像。2007年的一天,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日本老朋友到寓所作客。这次来访的心情与以往大不一样,巴老的离去让他们心感悲伤,大家都沉浸在怀念之中。

  临走前,小林站在楼梯口向佐藤纯子等日本友人介绍巴金发绣像。此时,我看到像上的巴老笑脸相迎,仿佛与远道而来的老朋友在叙说、交流,欢声笑语明显也比先前多了起来。见此,我快速按下快门,把温馨的场景定格在胶片上。

    故居开馆十年来,巴老发绣像前成了网红“打卡”之地,有争相合影的,有驻足凝视的,也有站在远处观赏的,有时还会遇上来自不同国度的参观者呢。一次,我在微信上看到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的著名电影演员栗原小卷和友人在这幅像前合影留念的视频,在此,她曾作为宾客受到过巴老的接待。而今,却与巴老天地两相隔。我想,栗原小卷重返故地的目的是与众不同的。是来缅怀的,抑或是心怀当年巴老在《谈〈望乡〉》《再谈〈望乡〉》的《随想录》开篇之作中,力排众议二度为电影《望乡》正名而来感恩的?我看两者皆有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陆正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