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学原创

所见所感皆成文 一字一句总关情 ——读刘一清散文集《梅园礼赞》

核心提示:刘一清是我的湖南文友,我们虽然直接接触不多,可是他的为人和为文,却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是一名移民局干部,在他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业绩不凡;与文友 们一起,又是非常的谦卑,似有些拘谨;他的好学和勤奋,可作我师,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懒惰和不思进

    刘一清是我的湖南文友,我们虽然直接接触不多,可是他的为人和为文,却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是一名移民局干部,在他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业绩不凡;与文友 们一起,又是非常的谦卑,似有些拘谨;他的好学和勤奋,可作我师,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懒惰和不思进取。有时候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一样多学多写呢? 人的勤与懒可能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遗传基因”在里边,或者也有经过后天有意识地淬炼,“修成正果”,属于德性的范畴。我读他的散文集,读他的每一篇文 字,就感到了他的勤来自于他生命中的原动力。比如,我们一起参观梅园新村,参观总统府,参观雨花台,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瞻仰中山陵,拜谒七十 二烈士,游夫子庙,等等,我什么东西都没有写,他却一篇接一篇,佳作不断。
  《梅园礼赞》(作家报这社策划承编,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就是这样得来的重大收获。
  《梅园礼赞》大约是七十二篇文章,我看了看,基本都是我们参加南京活动以后的作品。短短的时间,有那么多的成果,实在难得。
1
  《梅园礼赞》是这本集子里的第一篇,本集子书名就取自这一篇。2011年3月,我和一清等三十多个文友聚集六朝故都南京,除了文学事外,就是参观采风。梅 园新村当然是我们必去的地方。梅园新村曾经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在南京的“大本营”,许多共产党重要人物如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等都在 这儿居住过。这是一个值得敬仰的地方。我们来到梅园新村,心情都十分激动,都浸沉在对于当年的想象中。一清用他的笔,以一种仰望的心,写出了这个情怀。在 夹叙夹议式的记叙游览的过程后,他写道:
  朋友,现在你也许清楚了,梅园不是一般的观光地。她是一代伟人的象征。她的品德、风范正是伟人的写照。简言之,梅园精神就是周恩来精神:无我、求实、创新、民主、廉洁、严细、守纪、牺牲。他的精神光耀千秋,泽被万代,感召了几代共和国总理。 
  ……
  好!中国人民放心了,全世界华人放心了。有梅园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作者的感悟,代表了我们“知名作家神州行”的作家们的心情,也代表了所有爱国、正义、善良的国人来到梅园新村的心情,这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共同的声音。
2
  一清的散文,看似写实,记事记人,其实是在抒情。《梅园礼赞》这篇散文的抒情笔调就是他散文的整体情调。他记事很详实,记人也细腻,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表达他的感情,他的感悟,他的正能量的情绪。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实物展前,看到江北人民为子弟兵运粮草救伤员使用的木制三轮手推车,解放军渡江使用过的各类大炮……情不自禁地感叹:是历史选择了 中国共产党,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从黑暗走向光明,如今从富强正走向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实现千年梦想。
       ——《游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
  游完夫子庙,想想朱自清和俞平伯二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没有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毕竟没有下水。但,想起近来日本右翼复活的怪状,心情怅 然感不是没有。特别是刚游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那种牙根生冷的感觉更是驱之不散,那种痛恨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怒永远难以消失。
            ——《游夫子庙》
  今天,当我们踏着雨花台洒满烈士鲜血的陵园土地,凭吊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们时,革命先烈那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地为革命理想而奋斗。
            ——《游览雨花台》
  他的散文都是充满了炽热的赤子情怀,凸显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胸襟和正义之感。
3
  当然,一清不是那种单一笔法的作家,他的情感表达手法是灵活的,多样的。除了在文章里的大段抒情,他更注重将感情融入他的文字,把他的所有语言都转化为情语,——感情之语。
  如,《再到韶山》,一清就是将自己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景观之中的。作者“四天之内,竟然去了三次”主席铜像广场,“而且每次都赋有全新的感觉,对主席的敬仰越发强烈”。
  《再到韶山》是游记散文,刚才所举例的散文也都是游记散文。这一类散文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都是在所记述的景观里的,边叙述边议论边发感慨,情感也就在其中 了。“景语皆情语”,古今中外,大都如此。一清的《览贵阳风光》、《游长江三峡》、《游青天河》、《南京有个五马渡》、《船长回了,采风团来了》、《上海 北京见闻》等等,都是这样。如《集美景区见闻》,记叙了一般的游览过程后,作者说:
  两曲终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都有同感,如今太平盛世,到处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这美好的河山,不发生战争就好。要不一切付之东流。
  这是作者的个人独语,也是他的美好愿望。是啊,谁想看到战争呢?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向往和平的,都是主张“和为贵”,主张“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两三千年 前就产生了“大同世界”的乌托邦梦想,直至现在,华夏人没有谁愿意在战争的灾难里生活。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却被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成是 “威胁”,有时候笔者就想,我们“威胁”谁了?倒是那些列强甚至小国常常威胁我们,占我领土,霸我海疆,欺我边民,残害华侨,犯下滔天大罪。我们面对如此 强盗,难道就任由他们宰割和蹂躏吗?我们发出正义之声,难道有错吗?我这样说,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是道义使然,是尊重了普世的价值,和平、民主和 自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在这样的时候,在面对“虎”“狼”之时,“不抵抗恶”是绝对错误的,那样会灭失自己的民族的。
  唉——但愿集美这风光旖旎的圣地万古长存。
  作者这样结束了他的这篇游记。他是希望集美永美。他更是期盼世界永远和谐,人类永远过那种相安无事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共享福祉的日子。
4
  本散文集其它几辑,“家乡神韵”、“通讯记叙”、“悼念文”、“说长道短”,也都是句句细说,字字是情。一清的散文确实细腻,细腻到了所到之处的一点一滴,所叙人物和事情的一枝一节,凡是与文章相关的,一丝一毫都不丢掉。
  如,《父子情深》,写他的父亲生病了,鼻子出血,制止不住,没办法只得到城里住院。那天是正月十一,父亲为了“抓夫”,便叫那个还未出去打工的表侄孙帮助 装炭柴,还没装好,就急急忙忙要去新化亲戚家,赶第二日(正月十二)的祭祀。然后晚上几个亲戚又在一起打牌,心火上来,血流不止。之后,是亲戚之间的对 话,是送来城里,是路上与司机的小别扭,是作者接到父亲,是父亲住院,是关于病症的交流,之后是诊断,是误诊,是病情好转,是父亲不愿意多住几天就急着回 家,是种种有关细节,是对农村医疗好处的赞叹,等等。总之,几乎是事无巨细一一道来。但是,我们在读这样的文字的时候,并不觉得繁琐,也不觉得腻味,倒是 很想读一遍再读一遍,因为,字里行间,情溢其中,情语动人,读者动情,读文读人,修养自己。
  其中的《返野》、《老虎传说》、《根植人们之中》、《黄老头》、《老船夫》、《放飞希望》、《聚散情深》、《文华》、《采桔麻阳》、《一个特殊支部书记的移民情怀》以及所有悼念文章,那种热烈情怀,那种亲情真情,斐然纸上。
  就是三言两语式的“小消息”,作者也是赋予了很高的情愫的。如《溆浦县移民局、科协、农机局联合开展“三送”下乡活动》,报道的是这个县的三部门联合行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并为特困移民送去帮扶资金。
  当领导和技术员引导移民现场示范杨梅施肥时,五组65岁移民雷大久爽朗地说:“这杨梅树,如果培管得好,后年就要挂果了。我第一个要送给移民局领导和干部吃,这就叫做感恩。”
  没有用情感的词语,却字字充满了情感。干部对百姓好,百姓也是“知恩图报”的。当然,官民本是一家人,民为天,当干部的要真正理解“人民是上帝”的道理, 要感恩人民才对。当官的感恩老百姓,老百姓感恩当官的,官民互感恩,如此鱼水之情,才是我们要提倡的,才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新型官民关系。有了这样的关 系,我们的事业怎会不兴旺发达?
5
  这个集子里,《未了断的情怀》的体裁好像是一篇小说,写的是“我”的启蒙老师“黄连长”的一些传奇故事。黄连长叫黄洁,1947年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一次突围战斗中受重伤,成为残疾军人,转业到了上海南京路上一个化工厂当工人。三年以后,他到了湘西边陲的巩山县支教。他和一个叫杨萍的女同志同分在一个 公社的两所小学。杨萍怕苦,和黄老师成亲不久就回上海了,从此不回大山来。黄洁于是成了“我”的老师。这期间,黄老师受了不少罪,反右时差点打成右派。关 于老婆在上海找了人不再回来的传言也多次传到他的耳朵,有女老师追求她,他不愿意。“我”是他的得意门生,“我”有出息了,回到母校当了老师。“我”也爱 上了比我大二十多的黄老师,但是被他严词拒绝。1981年黄老师调回上海,与杨萍在一起了。但是,杨萍真的找了人,而且还有了儿子。杨萍很害怕“纸包不住 火”。很短一段时间后,黄老师被查出患了肺癌,校长给他的中级职称表格也没有顾得上填写。黄老师没有亲人,“出走”了十几天的杨萍守在身边。黄老师在病床 上对杨萍说愧对她。杨萍大哭,说:“真正愧疚的是我呀,我今生今世对不起你,如果有来生,我们要长期厮守在一起好好过……”她回转头,二十岁的儿子站到了 病床边。黄老师强忍着剧痛抬了点头,努力地睁大眼睛,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立在那里。他顿时眼里闪过一道亮光,脸挂上了一丝笑容,嘴角动了一下,手微微伸 了伸,眼角渗出了泪……
  黄老师死了,杨萍的儿子披麻戴孝,像亲生一样,把黄老师送进土里。而“我”,是在三年后得知黄老师去世的消息的,我写了一幅挽联,聊表祭之。此联是:“黄天鉴日月廿五载深山扎根为育童蒙,洁身撼古今数十年情怀坚守潜溺娇妻。”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悲剧?它的感人之处是黄老师的矢志,它令人深思的是时代以及个人的悲情。
  作者对黄老师这个“典型”无疑是倾注了全部感情的,他的“着墨处”和“同情点”是黄老师,“我”本来就是恋着黄老师的,此情不可谓不深厚。所以,“我”的 所有语言,都是对黄老师的情语,“我”用情讲他的故事,用情说他的人生,用情为他惋惜,用情对他赞美,“我”也用情谴责辜负了黄老师情感的人,反思造成这 个结局的社会环境。“我”写的是人,说的是社会,写的是一个人的悲剧,说的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其中真意,欲言且止吧!
6
  一清的小说一如他的散文,也是细致入微的描写,字字感情的叙述。
  《山青青,水清清》是一清的一本小说集,里面的十九部中短甚至微篇小说,认真读来,也像他的散文,娓娓道来,巨细兼收,自然也有取舍,只是那取舍是在没有匠心、不留痕迹的情况下实现的,更可见他的真功夫。
  《相逢在党校》、《年轻乡长》、《孽缘》、《情蕾》、《爱得有度》等都是写的官场人事。这些官场人事当然各有侧重。但是,有一个东西却是共同的,就是都与 女人有关,也都暴露了官场肮脏的那部分。官员乱爱成了公开的秘密,小小的民政助理就可以“村村都有丈母娘”,一人几个情妇是正常的。《情蕾》里,父子官员 竟成秘密“连襟”,儿子通过情妇为老子摆平“情怨”。儿子沈小二经过多年的寻花问柳,也想找一个靠谱的女人,再和老婆离婚,过正常的日子了。他暗恋上了同 在机关工作的女干部晋艳,运用一切手段,包括发短信,向她表明爱慕之情。可是晋艳就是不答复。她虽然离婚十几年,却一点也没有性要求的样子。他搞不懂她。 他是真心爱她的。他们有情吗?他们也有“情”,可是他们的“情”是“孽情”,是不道德之情。他们爷儿三个两次住院,都住在一起,也算是“缘分”了。父亲沈 三刚到退休年龄就死了,而晋艳也相继离世。晋艳死前对沈小二的表白,可以说情真意切,但是也透露了离过婚的她原来在机关里有好多个“情夫”。
  《飞越盲区》写的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女人翠云的故事。翠云在外地打工,为了女儿上学,费尽心思,为了攒够择校费,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女儿也出息,学习成绩 好,十年寒窗苦,考取了上海复旦,学习军事数控技术,可以不缴费而且还有助学金。翠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是,她却病倒了,得了子宫癌并到了晚期。
  一清是把自己的同情之心放在翠云这样的“草根”“弱势”人物身上的。可是无奈,他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
7
  长篇小说《新官场三部曲》的同情点也在“草根”,只是,这个“草根”已经变成“土豪”了。柳波生不逢时,那是大跃进时代,父母要出工,只能把他留给八十多 岁的奶奶看管。他倒进火坑,不幸烧伤,成了丑八怪。他常常被人戏弄,被人看不起。但是,他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求学、习武、办武馆、到外地打拼,好在 改革开放给他带来了机遇,他成了房地产开发商,变成亿万富翁。后来又修路又架桥,尽可能让他的人生更辉煌,想做点公益事业,让自己对家乡有所贡献。这期 间,他少不了与官场打交道。于是,官场的腐败与他的要求有了冲突,也有了绵缠。在大桥剪彩的时候,桥体突然断塌,发生了重大责任事故。桥塌了,他织的 “网”也轰然而跨,他和一些官员都“进去了”。柳波是“伟人”,也是罪人。他本是一介草民,无职无位,可是时代让他有了风光,也是时代又把他送进了死牢。
  然而,无论谁对柳波们同情,都改变不了他犯罪的事实;无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犯的罪,都是罪。显然,一清没有想为他辩解的意思。一清在“后记”里说:
  ……这网,这墙也很脆弱。经不住一丝儿微风的吹拂,随时都有可能坍塌。这风就是人民的力量,就是科学的力量。
  所以,我始终奉劝那些已经历、正在经历或者将要经历宦海沉浮的人们应该明白一个很平常的法则:手莫伸,伸手必被擒!
  这是大道理,也是大情怀。是理,亦是情。作者从一个官场人士的角度,对那些已经历、正在经历或者将要经历宦海沉浮的人提出忠告,希望能从他的小说人物身上吸取教训,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做好工作,为人民服务,不做贪官做好官。
  一清的这个长篇体裁上借鉴了报告文学的样式,更显得真实可信。我们读来,也觉得小说里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就在我们身边,毫无生疏之感。他抒发的情感,也更 能激发我们的感官,使我们不得不跟着他的“感觉”走。谁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可是能使虚构的故事让人信以为真,这是要看作家的表达能力的。小说是个开放的 文体,小说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只要能够达到书写的目的。借鉴散文,借鉴报告文学,借鉴戏曲,借鉴诗歌,甚至借鉴绘画艺术,都是允许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