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推介研讨

《邵璞诗选》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核心提示:邵璞是一位自觉地立足于现实人生的诗人。他的诗作对于令人眼花缭乱的诗坛来说,意味着一串老老实实地袒露自己、扎扎实实地独立前行的足迹。

诗人、画家邵璞
《邵璞诗选》书封
《邵璞诗选》书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8月20日,由文艺报社及作家出版社主办的《邵璞诗选》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 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出席研讨会,来自文学界、艺术界的30余位专家、学 者、作家、评论家、诗人与会研讨,对邵璞诗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主持。

  邵璞是一位自觉地立足于现实人生的诗人。他的诗作对于令人眼花缭乱的诗坛来说,意味着一串老老实实地袒露自己、扎扎实实地独立前行的足迹。与会 者认为,邵璞在诗歌、中国画方面都颇有成就,当生活具象和人生细部渐次在邵璞的面前展开,诗人以明澈与好奇的目光写就了一首首“青春之歌”,并赋予这些诗 歌独特的意蕴和品格。这种青春的逻辑,这一派率真和锐气,也正是邵璞诗歌创作的殊为可贵的一种艺术气质。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不乏舒绶、细腻和委婉低回 的抒情变奏“小品”,种类丰富,吟咏爱情、托物言志、志诵风物人情的一应俱全。邵璞捕捉瞬间、捕捉细微的擅长,这在其诗作中体现得很充分,而这些作品的语 言调度、诗意的抒写和诗美的构筑等,也往往更直观、更多向地见出邵璞驾驭诗歌艺术的实力。

  忆起上世纪80年代写诗的岁月,邵璞感慨良多。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中国和中国大学生生 活面对的精神出口太过贫瘠,也因此造就了诗歌的一个黄金时代。在那个时代,电视、网络还未大规模出现,精神世界的呈现完全依赖文字,依赖报刊等最传统的载 体。因此,是诗歌选择了诗人,诗歌在那样的历史阶段必然进入“黄金时代”。

  在邵璞看来,写作不是职业,写作不能是支撑生活的;我们要写作,因为写作是刀枪,写作要用鲜血和生命。“我的全部创作源于我的思想、源于我在战 场,20世纪80年代,诗歌给了我喉咙,给了我呈现思想智慧的平台,同时诗歌铸就了我提炼抽象纷繁事物、放下提起的能力,诗歌是我全部与世界交流、洞察世 界本质的核心文化支撑。”

  邵璞在谈起自己的成名作《周末,我们去了女同学宿舍》时说,这首诗的创作来源于他在复旦大学读书时的真实生活。诗中的宿舍写的是复旦大学世界经 济系79级的女生宿舍,这间普通的宿舍是孕育这首诗的世界。“其实,读者记住的是一首诗,我记住的是人生最珍贵的一瞬间、青春最激动不已的年代、天涯最美 丽的邂逅、心灵最热烈的燃烧。”后来,张书绅先生通过《飞天》的“大学生诗苑”把这首诗传播出了校园,该诗随即被《朦胧诗选》收入。

   如今的邵璞正沉醉在另一个缤纷的世界——焦墨艺术中。他说:“文学一直伴随我,哺育我的商业和我的焦墨艺术,可以说,我的文学生涯与我的焦墨艺术生涯一 直互为表里。现在,我很想向诗人们呈现我的另一种诗歌:我的焦墨艺术,我在水墨里发现和创造了比诗歌更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我的诗情在通过毛笔书写和传诵 着,我的诗歌的血液和心灵在这里跳动着。”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梁鸿鹰,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胡殷红,《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诗刊》原主编叶延滨,公安部宣传局局长、诗人杨锦,《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文艺报》副总编辑王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彭学明、何向阳,《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邱华栋, 解放军出版社文艺图书编辑部主任、诗人刘立云,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辑张力奋,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霍俊明,诗人蓝野,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黄宾堂,《文艺报》新闻部主任颜慧,作家寒小风,作家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本书的责编林金荣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