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学原创

清明时节

核心提示: 又是清明,又是柳绿草长。

      清明时节,家乡的柳林如烟波绿浪,在春风中似梦似幻地摇曳。每当此时,我的心就像飘渺的柳丝不能宁静。在皖东北我的故乡,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门檐下都要插上嫩绿滴翠的柳枝儿,据说是因春秋时期,介子推被晋文公焚死绵山枯柳中而为他招魂。这已成为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习俗。
  然而,我年年清明时节插柳,却是为了怀念我的母亲。
  我小时候,家境贫寒,清明时节,青黄不接,生活无法维持。娘一手拿只黑碗,一手拉着柳棍,带着我到富人家要饭。我紧紧地拉着娘的开花破棉袄,为了保护我,娘手里的柳棍被恶狗咬得伤痕累累掉光了皮。回到家,我惊吓得发了烧。娘说我是吓掉魂了,要在太阳正当午时给我招魂。娘折下柳枝,把我的小褂儿搭在柳枝上,娘手拉柳枝到我去过的地方给我叫魂。娘让我哥跟在她身后回应她的呼唤。我的乳名叫安然,娘满眼寻觅的神色,一面慢慢地走,一面凄然地唤道:
  “安然啦,哪里吓着,抓着柳枝儿跟娘回家吧!”
  哥在后边答:来了!
  娘拉长声喊:“安然啦——家——来——吧——!”
  哥回应:来——了——!……
  娘高声唤:“安然啦,天晌午了,快抓着柳枝儿跟娘回家吧!”
  哥回应:来——了——!……
  如此反复呼叫直到过了晌午才回到家。娘给我穿上小褂儿,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额头,又用脸紧贴着我的小脸蛋儿,娘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轻声儿说:我儿的魂儿上身了,烧,退了……
  我长大了,意外地考上了皖北行政干校。离家时,娘在村头捋柳树叶,我急切地喊道:娘!柳树叶苦,你别吃那个了,我干了工作,就接你去享福……我工作后因酷爱文学,自学创作,发表了一些习作,被人嫉妒,趁运动之机把我斗成“右派”;我不服,坚持辩理。因“态度恶劣”被定成“极右分子”开除公职,劳教四年后被遣返回原籍老家交贫下中农长期监督改造。“文革”期间我被游斗时,母亲拄着柳棍站在会场外,久久沉默无语。正是娘冷峻的沉默,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去战胜劫难,坚强地活下去看见天日。
  更为刻骨铭心的事,是“文革”后期那一年的清明时节,与我相依为命的母亲,因长期罹患气管炎、哮喘病无钱医治,病情垂危,躺在我哥家堂屋当门的小网床上已多日食水未进,拒绝治疗,怕连累家人。断气时还为我没有说上媳妇而合不上眼。出殡那天,驻村“社教”工作队队长严辞不准我这个“右派分子”为我的娘戴重孝、拿哀棍儿。我浑身颤抖,跟着送葬的人群随着娘的薄棺材一路向西山墓地走去。
  我泪珠滚滚,在心里祷告着:
  “娘啊,过石桥了,你慢一点儿,您的老寒腿还没有好啊!”……
  “娘啊,过溪沟了,您小心点儿啊,您的病是为养育我们受苦受累得的呀,儿没能治好您的病,儿不孝啊!”……
  “娘,上坡了,您又要犯喘了!走好啊娘!……”
  娘啊,儿子无罪,儿子冤呀!娘,请您相信,儿子很快就会平反昭雪的,到那时,儿会带着您儿媳和孙儿去看望您,给您送钱……娘啊,您是这个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娘您走了,留下我一个人住在竹园茅屋里,凝望着土锅灶,我知道我再也吃不到娘给我擀的香喷喷的豆杂面条了……
  又是清明,又是柳绿草长。1979年清明时节,我所在的组织部门终于下达了红头文件:“经查该同志无右派言论,属错划右派,予以改正复职。”啊,啊!从1958年4月清明时节糊里糊涂被定成“极右”,历尽坎坷,九死一生,到1979年4月“改正”,前后是21个清明时节呀,苍天!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1年啊?!
  我终于成了家过上正常人生活了。忆起1983年的清明时节,我带着当演员的妻子和天真美丽的女儿回老家给母亲扫墓。刚下汽车,就见老少爷们儿聚在村口,个个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两岁多的女儿莹莹,当众闹了两个大笑话。她看见摇着尾巴来欢迎她的小花狗,就伸出雪白的小手唤道:“咪咪!咪咪……”像唤小猫似的认真唤着。小花狗猛一愣后退了一步,连正摇着的尾巴也耷拉下来了,大伙“轰”地笑了起来。她也不知道大家笑什么,兴奋地跑到路边,看见徐大伯扶犁耕地,大黄犍戴着牛笼嘴站在那里静听大伙欢笑,她很奇怪地大声问道:“爸爸,你看,那牛的花帽子为什么不戴在头上,偏戴在嘴上呢?”逗得大伙前仰后合地笑弯了腰……然而,欢笑声中,我的心在隐隐作痛。在那些熟悉的亲人和乡邻中,再也见不到我母亲慈祥的面容了。母亲在病痛中归去了。她受一辈子苦,没享一天福就走了。我内心的痛苦和遗憾,是别人无法想象的。
  蛇年的清明时节,我依旧在门檐下插上柳丝。正在上一年级的外孙女儿妙妙问道:“姥爷,你插柳条干什么呀?”我说,“清明了,该插柳枝儿了。”她睁大眼睛问道:“为什么呀?为什么清明时节你插柳枝儿呀姥爷?”我沉思着说:“我想我的妈妈了!”她一脸茫然,眼里闪着盈盈的泪花,望着柳丝久久不语。妙妙在想什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