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与一条船谈论大海》,是张于荣东海诗歌写作系列的第二本诗集。该书共收录长诗13首,分溯洄、渊源、具象、在场四辑。既深度挖掘,独立成篇,又相互呼应,形成体系。从诗歌角度,构建起一个海洋题材新的主题性、场景式的文学地理文本。
作者自叙
大海是诗歌写作的第一现场,海洋诗学的新境界,文学辽阔而深邃的所在。我以出海为使命,把目光投射大海,呈现海洋的诗意场景、人物和观念,多维度表达对生命的关照,揭示事物和人性的真相与本质。海洋题材诗歌的在场性写作,还需要阐述人、鱼、海之间的哲学关系。一条渔船,逐鹿东海;一个渔民,逐浪大海。作为诗人,应主张平等意识,崇尚自然主义,思虑万物彼此制衡,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既要为鱼代言,又要为渔人发声。寻求陌生化手法,是我海洋诗歌在场性写作的重要一面,细节化真实描写,还原和重塑自然场景,追踪其生活或生命状态,自然会有代入感,让读者身临其境,沉浸在用词语构筑的真实而变幻的海洋世界之中。
张于荣,浙江温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诗集《入海》》《与一条船谈论大海》。
获第九届中国长诗奖,首届杨万里诗歌奖提名奖。
《与一条船谈论大海》选读
延绳钓简史(节选)
海船的小个子,一只梭子划过水面。
伏在钓船身上,航行的艰辛,让他迅速成长,
成为渔汉子,突袭海面的奇兵。
六只背仔被推进海面,一仔,二仔,三仔……
集群作业,单兵作战,
他把身子交付动荡,
经过风暴,暗礁,乌云,抵达人和鱼用残骸堆积的角逐场。
头前,盯紧浮子,拉线就有一盏盏灯笼飞过来,
迅速向左侧传过去。
后手,接过网线,摘鱼,往下传递。
三手,把鱼饵上好,放回海中。
橹大,尾鳍扇动洋流。
小舢板在蓝纸上勾勒轻盈线条,
海面更加灵动。
反复循环,
直到夜色降临,接到信号,返回母船。
银鲳研究(节选)
漏网之鱼这么多
只有一条鲳鱼被刺挂
放大的网眼难以挽救这位勇者
紧握这个世界的手松开
出水一挣扎就亡
一粒冰和一粒眼里的渔火
正为你的重生超度
夜被割去一角
银鲳的身体是个秘境
生前只是传说
人们只关注她的身后事
一种新的开始
食客吃着尸体,谈论美好
捕者,鱼贩和店主
贮存,腌制和烹饪
纸币,手艺和口味
空置的山水,念想海天
在讨价还价声中决定新生
死亡的最高意义
是以另一种被感知的方式活着
死去并不代表消亡
你用末日,为人类庆生
别人为银鲳垂涎,她不能自由地死去
伪装活着,继续在世间游唱
而人间,总有一些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体
一条鲳鱼被一刀一刀凌迟
舌尖的鲜味飘起来
这具残骸已成猫咪的玩物
但她的灵魂仍在死去的身体里
如量子纠缠
一条死鱼在砧板上挣扎
又在食者味蕾上复活
互解的星系
头道菜是鲳鱼配年糕
白浪和农家捣糕声
鲜甜与香糯
五觉俱在
食者醉
银白的身体
浇上一层油,被葱绿覆盖
一块麦田和命里的白浪
绿中白
问春思风语
银鲳和热水
身子更加银白
似乎没有疼痛
迷醉的众眼里
一群白
似在自己的唇上扑腾
无数次的复活都很传奇
这一次又将写入我的研究手册
帆影和鸥声
在流水中敞开
羹沿着鲜的岸,抵达下一个甜的码头
旧船板上,垂危的打鱼人
第一次想起鲳鱼的命运
一个鱼形脸的生命尽头
已经接近他
银鲳生命史
多重意象抵达和返归
死者不语,世间和大海重归喧嚣
钓船生肖(节选)
旧钓船倒扣在胜海海滩上
一如他的弓背
脸上皱纹刻满风暴
一双尚有蛮力的手
触摸老鼠挑
这位地涌夫人
两把长剑在手
狭小空间也能笑傲
想起古传“不上没有老鼠的船只”
那是船头精灵点亮的大海梦
这个机灵鬼
他想起早年三官暴后
捕过皮色艳丽的老鼠斑
名贵与长相无关
不如昆仑山下
那只靠背毛飞行的飞鼠
很早以前已成瑞兽
生肖
在皇历,渔场和运势间跳跃
这粒褐点,轻功了得
渔人眼里升腾出双帆和太阳
之后甩出一条延绳
洋流逆转
钓钩下沉
浮标和秋白跃进舢板
再后来,就成为无钩之绳
做一朵闲云
游走横木
褐点动,桅杆和海面随之亦动
倒八字的船角伸出手,翻阅玄学的史册
内心发黄
旧纸角掀起波浪
褐点终于站立成哨
寓言家的架势
与一条船谈论大海(节选)
点睛
一只乌浪鼓的诞生
置身辽阔
你有了太极光的神采
船眼与我四目相对
收放间
大于一轮明月
小于一粒鱼眼
它看穿了我
感受到深远而庞大内核的静止
正统领船只
和海浪的神秘之力
一张蓝纸上跃出众多的马
彩旗,鼓号。桅头旗上升腾的闽南风
马和马力的欲望
烈酒的血性
灌入马和渔者猩红的眼眶
你突然抖动帆索:该走了
出海,推开岸和岸边的亲人
咕嘎扛起捕捞的八月
与一匹马约定醉山的时光
你开口,大海归于沉默
你沉默,大海惴惴不安
镬火颂(节选)
在封尘的疼痛中,穿过梦境探出山冈,
燃烧骸骨的额头,
蘸着青占鱼刚刚用过的海水,用过期的翅膀
写下虚无。
被海风梳了又梳的毛发,藏着一个大海,
闪着鳞鳞波光,穿过迟疑和湾角长出栀子花。
早醒的麒麟山,
运势的星象师,召唤灵魂,
占卜风暴,暗礁,红尘和春色,
被它饲养的村落,市井,码头,石屋和民众,
从波涛中醒来,
活在永世。
打爿岙,
取火之地,
被闽南林氏后裔打造,有未知的气场。
我第一次占有你的景色,阳光落在左侧山坡,
泊来的闽南风情,另一个自我的重构。
旧年的街肆和故园,
仍有七星灯和流水在山谷上漂,
最终沉入星空。
她用三角梅的腰肢,
发髻上的网罩,羁绊她的男人,
幻象的石屋,
水火交媾处,定是抢火的原点。
红釉,像一粒呻吟的渔火,
装入眼睛,
在水中风化,遗失在朝阳煮海的蒸腾中。
我没有看见这些光亮的事物,
也没有见到你。
棺材屿的砍痕,克制的斑斓,
那是他倾斜的梦呓和暗夜味蕾,
进入他的内心,又在洋流间走失。
你是第一个烧海的人,
你的到来,水流开始转弯,
加重了云雾,
加重了时间,
久候的网,撒在蓝衣正在漂洗的漩涡里。
镬火若归于寻常,
死亡便布满海角和山冈。
一张被哑语洗劫的脸,返回灶坑,
或切入木鸟鸣叫,
如牛的反刍,接收火返照的酒盏。
大奏鼓记(节选)
入场
一条鲳鱼的轮廓,
如洋屿岛外掀起的春汛
打胯扭腰,双箭翻浪
小踏步
被赤脚渔婆踩过的海滩
里面有螺鸣
退场
一条船的形状
一潮好水,归航
蓝色的摇晃,犹如坎坷人生
比描摹更迷人的揳入
渐入我梦境的岬角和收纳风浪的眼睛
并穿过我的内心,抵达另一个激越
箬山味蕾(节选)
司晨的鸟鸣
引来一小片沸腾的水域
昨天浪花没来见我
但帆今天来了
赤裸的蛏肉用山粉塑身
把甲壳扔在泥涂里
在此大口咽下春色
调羹划动,桨橹回声
音乐如风
盲鱼,灵感和秋季岛
布满水声的天宇,被落星岛记住
羹中物,彼此叫着对方的乳名
怀抱波涛
翻越舌尖,与浊酒一起
坠入另一个新天地。
闽南风(节选)
浪尖上的金阿顶,麒麟山和曙光碑
指间的海岸,船只和人烟
一幅海山画轴被第一缕阳光覆盖
被涛声,闽南话和太平话反复抚摸
林默娘的注目
化为惊叹,为他注魂
她沉睡在大海边
和众人鼾声,乳汁和汗滴里
他看着
码头上那些因避风而赋闲的异乡船工
他喝着
一匹海马直立行走在舌尖和酒杯里
他听着
身体的台风眼垂直影壁围困掠过的瞳仁
他写着
把她口含的一滴清水写成繁复奇崛的诗
诗剧:灯光围网(节选)
一片星空的水中马铃
被发光身体撞响
光谱变幻出鱼形舞曲
旧日太阳正在燃烧鱼骨
夜已关闭
水魅变形迎神曲响起
青占鱼军团
一入灯区,感受到了玫瑰色陡峭
如同一个谜的光芒
不再倾斜和消散
它正狂舞穿越众巫布卦廊道
如一滴水渗入大岛礁
镜像中水族妩媚,扇状光影涌动
像远古的火炬照亮迷宫
倘若这是天边
逐火,灵魂和身体不再被水所困
忘情于奔走暖水层
每一个鳞片都在发光
投射溺者的庙堂
人间诱惑如同集鱼
沉溺于梦境
忘记灵魂和真实自我
仍然执着寻找光影交错尽头的窄门
是不是唯有窄门
才是真正逃离不再是归途的世界
相关评论
大海是诗人永恒的灵感源泉。张于荣《与一条船谈论大海》是一部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海洋诗集。该诗集集中展现海洋特有的开阔视野和顽强生命力,呈现出海洋的诗意场景、人物和观念,多纬度表达对生命的关照。作者善于对传统题材进行创新,注重对海洋生活细节的捕捉,通过细腻的描写,并运用大量与之相关的意象,如鱼、网、船、洋流、鱼骨的鳞光等,构建出独特的海象图谱,使诗歌充满海洋气息。文字时而细腻入微、时而天马行空。精准描绘海浪的舞步,也能抽象勾勒深海的幽梦;它歌颂波涛的力量,也凝望远方未知的航程。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触,潜入这片充满诗意与幻想的海,聆听大海变幻莫测的吟唱。
一一中国言实出版社张于荣诗集《与一条船谈论大海》推介评语
张于荣长诗集《与一条船谈论大海》凭借人与自然平等的理想、繁富而质感的在场意识、浩瀚又神秘的陌生化表达以及少有的大海与心灵的实证,复苏了一个族群与一片海洋的命运与尊严,为海洋诗开启了人与大海“双向奔赴”的“大写意”。这种向海而生的开放胸襟,向土而歌的在地意识,向新而变的实验精神,让读者置身于海,身临其境,在词语世界里打捞真实的海洋。
一一卢辉(诗人、诗评家)《谈谈张于荣海洋诗的艺术特色》
诗剧《灯光围网》,超越了传统渔歌的浪漫化表达,通过"光"与"网"的意象,海与人、鱼的关系,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诗性剧场。全剧以渔事作业的流程分为五幕,在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削减了传统的诗剧剧情冗长铺陈和对话,突出诗歌的主体性,语言出新,为海洋长诗和诗剧注入了一股清流,是对当今海洋题材诗剧的突破。从诗剧对现实的映照,到读者对文本的折射,镜像原理在多个维度上解构着主体与客体、真实与虚幻的边界。使该诗剧以全景式直击、还原和重构大海现场的在场性,其人海实证的描写具有稀缺性、辨识度和开创性。
一一卢艳艳(诗人、诗评家)评张于荣诗剧《灯光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