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评谭品读

少壮功夫老始成 —长篇小说《三羊柏》读后

核心提示:拿到张俊杰先生新近成就的长篇小说《三羊柏》时,我是真的很感动,很感动。一位年逾古稀,白发苍苍的老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心力,


拿到张俊杰先生新近成就的长篇小说《三羊柏》时,我是真的很感动,很感动。一位年逾古稀,白发苍苍的老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心力,五载沥血,磨墨抒写,终于又完成了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乡村的巨幅画卷。对于同道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壮举,也是一种挑战和激励。因为在此之前,先生已出版了七部长篇,在我看来已是高山仰止,难于企及。

有大志向的人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总是不断地自励,不断地超越,以企看到更新更美的风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摒除了生活中的琐事和杂念,迫不及待地翻阅赏读。

△张俊杰老师创作近照

《三羊柏》书名新颖,构架宏伟,人物众多,分七十六章,共计四十多万字。

作品以农源县龙泉沟为典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落笔开篇,一直演绎到今天。作者以現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真切而又生动地再現了龙泉沟村民如何从一穷二白到集体脱贫,共同富裕的曲折历程和感人故事。塑造了牛大海,王乘风,马小亮,郑菊花,楚兰香,柳文君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

故事以三个同村不同龄的属羊人,在羊年的秋天,因缘和合,于夲村龙泉沟菩萨庙后坡的空地上种下三棵柏树苗,共同发愿。从实现人生梦想说起,围绕致富脱贫这一重大主题,铺开了人物命运迥然各异的人生轨迹。

最先发迹的万元户王乘风,仪表堂堂,风流倜傥。虽为农民,但心气高,心眼活,借改革开放之风,发家致富,靠投机倒把弄虚作假硬是凑合了一个“万元户”,又借着万元户的盛名,送礼请客,贷款借钱,先后买回了小齿轮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然后带着自己的结发妻子,丢下正在上学读书的儿女,走河南,闯甘肃,一路风餐露宿,流血流汗,赚了不少钱。一开始,夫妻携手,同甘共苦,致富兴家,确实令村人羡慕。可好景不长,赚了钱的王乘风就变了质迷了性,整天沉迷酒色,活跃于风月场所,颓废堕落,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职中的儿子王金虎在学校不好好读书,和一名女生搞三角恋,让对手一刀结果了性命。妻子郑菊花伤心欲绝,与丈夫王乘风断然离婚,净身出户,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夜,悄然离去,外出打工。原夲幸福让人羡慕的家就这样散了。

多么令人痛心的一幕!

△张老师在整理文稿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比较混乱也非常迷惘。国家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那些没有能力和出路的人。可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却自鸣得意,用手中的金钱尽情享乐,大肆挥霍,以此显示自己的特殊和优越。而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之后,日子依然是紧巴巴的,因病因祸致贫的人,无钱看大病,无钱救医,甚至买不起化肥,种子和农药。孩子多的家庭供不起,只好让其辍学。贫富之间一下子拉开了差距。面对这种现状,一些有良知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识之士应运而生。

牛大海与马小亮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两个正面人物。先不说农民企业家牛大海如何白手起家,历经坎坷将一支农民工组成的建筑队奋力打造成具有省级一流水平的明星企业,成为行业翘楚。并且造福一方,惠泽百姓,为自己的出生地龙泉沟捐资助学,修复菩萨庙,重建村委会,接济贫困户,眷顾孤寡老人等等……单说农大毕业,一心想改变家乡面貌,主动请缨回龙泉沟当村官的博士生马小亮。这一人物的出场与亮相,让人的心里充满了希望的阳光。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马小亮向大家坦陈了自己的人生梦想,遭到一些人的戏谑和嘲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但却得到另一些人的肯定与赞赏。成为诗人的女同学柳文君对当年的高才生马小亮心仪已久,她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并通过自己在《延川文学》当编辑的关系,联络好友帮助马小亮完成了实現人生梦想的第一步,满怀热情与之同行,前往安徽的凤岗村,山西的大寨村和河南的南翔村考察调研。考察回来的马小亮认识到扶贫工程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但他的信念从未动摇。

为了帮助马小亮曲线圆梦,柳文君建议马小亮参加全省的公务员招考,并且为之提供相关的复习资料。考上公务员的马小亮,原夲可以凭借出色的考试成绩留在省农业厅搞科研,他却执意要求回到夲县工作。

成为县委机关秘书的马小亮,深得张副书记的赏识,当马小亮带着县委书记的重托回龙泉沟摸底登记,诸户查访,熬了五个通宵写成一篇很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准备实施立项时,负责扶贫的张副书记却被上级的一纸公文调往朔北县去当县长。为此马小亮试图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计划随之泡汤,无奈搁浅。

胸怀大志,多磨多难的人总是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承受着命运的捉弄与击打。

至于后来马小亮如何拒绝新任县长王丽华的权色利诱,如何被贬职下放到农业局,如何遭遇懒汉赌棍的诬陷与辱骂,又如何被反打正着,回到期盼以久的龙泉沟扶贫第一线,成为村官,与爱人联手承包龙泉沟空地,建房修亭,吸引作家诗人前来采风,利用媒体扩大宣传龙泉沟等等,无不令人钦佩赞叹!

也许是上苍被马小亮夸父追日般的精神所感动,2008年5月,汶川地震时,龙泉沟震感强烈,地动山摇,在一个隐蔽的山旮旯居然冒出了一股神奇的泉水,而且是温泉。眼光远見的马小亮又与企业家牛大海及时联手。投资经营,形成洗浴,休闲,治病疗养,旅游观光等一条龙服务,让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温泉水成为龙泉沟村民致富脱贫的最佳途径。

张老师老师新作《三羊柏》书稿

实践证明,一个全心全意为天下谋为百姓想的人,神仙会成全,魔鬼也难挡。百姓爱戴,草民稀罕。当上级领导以扶贫政绩突出为理由提拔马小亮为农源县扶贫局党委副书记,一年后又被提拔为市委副书记时,龙泉沟民众沸腾了,人们在村口排成了长队,依依送别,有位老人拉着小亮的手,禁不住哭出了声……

马小亮的形象正大无私,光彩照人,是理想的化身,是底层弱者的靠山和福星,也是作者为民请命,立德立言的强烈诉求。

诚然,改革开放使国人固有的传统覌念发生了石破天惊般的裂变,给古老的大地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让人们的生活富裕的同时也相应地引发了一些潜在的毒瘤和弊症。作者心怀悲悯,拿起文学的手术刀,挑开胧疮,挤出毒胧,用心缝合。这种过人的胆识与情怀怎能不让人感动和敬佩!

小说之所以具有强烈地艺术感染力,不仅因为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典型”,血肉丰满,还在于其中穿插了许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比如龙泉沟的由来,旗花面的传说,河滩会的起源等,还有生活中的方言俚语。如“虱多了不痒,账多了不愁”“人比人活不成,马比骡子驮不成。”“要知家中妻,先看男人身上衣”“精㞗打得炕边响”“不见鬼子不拉弦”等等,方言俚语和民间传说的恰当运用,突出了小说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作者和张老师一起陪同咸阳作家游览古城

当然,作品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欠与不足,比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还不够突出,有些章节略显粗糙,个别词语的表达还不是十分准确等。尽管有一些瑕疵,但仍然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项极为辛苦又很有意思充满情趣的劳动。生活的积累,学识的积累,笔底功夫的磨励缺一不可。张老师的文学矿藏很丰富很厚实,他创作的路子较宽,历史的,现代的,小说散文,小品,影视剧,题材广泛。秦腔夲戏《漆水才女》在省电视台公共频道和“秦之声”栏目持续上演,小品《旗花面的传说》,舞台短剧《乞巧节相亲》等也在县市各地公开上演,好评不断。

辛劳笔耕的张俊杰老师惜时如金,不舍昼夜,不计晨昏。他每天除了读书写作,还要操心照顾患病的老伴,帮她按摩吃药,洗衣做饭。生活中的种种困苦与磨难,他总是乐观面对,从不抱怨。无论谁来拜访,他都热诚相待,笑容满面。

秋风爽馨,秋景迷人。坐镇老城,潜心创作的张俊杰老师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必将收获累累的硕果。


作者简介:

张亚兰,女,武功普集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功书院》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集《野草花》《秀一轮明月》《幽径开满蔷薇》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