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宁国中华诗词之乡的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振兴,11月22日上午,由安徽省诗词学会指导、宁国市港口镇党委政府、宣城敬亭山诗词学会、宁国市文联、宁国市文旅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首届山门诗会”暨宁国市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在山门村成功举办。来自皖苏浙三省的诗友,共赴这场以诗词为名的文化盛会。

此次山门诗会的主题为“福隐文脊,诗境山门”,皖苏浙三省的近百位诗友移步山水间,以诗寻趣,以诗怡情,逸趣横生。众多游客也是乐在其中,大家在游玩中,通过诗词闯关游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寓教于乐,以文彰旅。
山门的溶洞奇观与诗词意境相融,古村风韵与时代新声共鸣,“文娱+农业+健康”的融合发展模式,让诗词不再仅存于书卷,更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助推文旅发展的鲜活力量。此次诗会以诗为媒,既为各地诗友提供了“以诗会友、以词言情”的契机,更搭建了挖掘“中华诗词之乡”内涵、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的桥梁,为宁国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得到了安徽省诗词学会和长三角兄弟诗会代表们的高度评价。
首届山门诗会,同步举办了宁国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的系列活动,经过十年的成长,我市涌现出一支老中青三代结合、涵盖各行业的120余人的诗词创作队伍,先后成立了南山诗社、东亭诗社、山门诗社等基层诗社。广大诗词学会会员深耕三津文化土壤,为推动宁国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宁国中华诗词之乡的中流砥柱。

山门物华天宝,这座被自然眷顾的山水之村,自古就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美誉,秀美神奇的文脊山峰,巧夺天工的七十二溶洞,历史悠久的摩崖石刻。自东晋至明清,韦应物、罗隐、王安石、沈括、梅尧臣、吴潜、周赟等众多知名诗词大家在山门留下260多篇传世佳作,更有淳朴文明的乡土民风和传承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年获评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品山门胜景、吟时代新篇,此次首届山门诗会的创新之举,就在于让诗词的雅韵浸润乡村的土地,让文化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