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评谭品读

诗品与人品一体——《程绍亭诗选》序

核心提示:诗品与人品一体 《程绍亭诗

 诗品与人品一体
——《程绍亭诗选》序


  很高兴读了程绍亭先生的诗稿。其实在这以前,也曾零散地读过他的一些诗文,印象不错。这次在他结集出版之际,希望我为之作序,我愉快地接受了。这里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我得知他是莱西人,倍感亲切,因为在不多年以前,我的家乡也与那里同属一个“专区”,都是胶东半岛上相距不远的“老乡”。而且,莱西是我相当熟悉的地方,解放战争年代我作为一名小兵,曾在水集(今莱西市所在地)附近的义谭店驻防;行军途中还在马连庄吃过“派饭”。这些,都勾起了我对过往时光的深深回忆。
  程绍亭先生已年逾半百,上学、工作、做企业,等等,阅历应当说是相当丰富。至今在本市还担任作协主席的职务。可谓自幼爱好文学,始终也未中辍,不仅坚持至今,而且有力争再上新台阶的志向和势头。他在酷爱古体诗的同时,对新诗也有所涉猎。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兼容,其实他们之间的确是可以互补的。如果运用的好,绝对不仅仅是相互排斥。我仔细看了他的这两个方面的诗作,觉得他处理得相当不错,皆因他对诗歌的本质领会得比较透彻,对诗歌艺术的精髓能够融会于心所致。对此,我是很赞赏的。
  绍亭的古体诗写得很有水平,应该说是达到一定的档次。这一点着实是不容易的。众所周知,当前各行各业的人士,尤其是在离退休老干部群体中,爱好并勤于实践古体诗词的作者不可胜数。在这当中,不说是脱颖而出,即使在林林总总的诗作中高出一个台阶,那也是颇值得称道的。毋庸讳言,绍亭在这方面确有出彩之处,表现出较深的造诣。他显然不甘于平庸,甚至也不甘于写写而已,而是要写出点名堂来。那么,这“名堂”表现在何处?就我个人的感觉是:有思考、有含量、注重文学表达功夫,注重诗歌必备的“味道”。我只是点出这几个方面,不需多举他作品的例子。原因很简单,我不想先入为主,既然作品摆在那里。最好让读者去发现、去选择、去品评。我相信有慧眼的读者一定会分得出作品真正的高下轩轾,汲取他们自认为有价值的养分。
  本书作者创作的新诗也许数量不甚太多,但他的新诗也是有味道的,他不事雕琢,不故作多情,但朴厚自然,比较清新,而且,他也许有意识地避免了当下新诗中的两种“时髦”顽症:一是不胡言乱语,使正常头脑的人莫知所云;二是白开水免费供应,再加不惜口水和唾沫星子乱飞。我认为仅此头脑清醒这一点就是相当不简单。看来他很能将中国传统诗艺美与现代诗发展中的某些优长相融合,写出新意。因此,我倒是希望,绍亭今后继续将古体诗写得更好的同时,在新诗写作上也能体现出正路正风健康向上的影响力。无论是古体诗还是新诗,均能进一步发扬“重意境”的艺术优长。这是最为可贵的。说到正路、正风、正气,产生的当然都是正能量。绍亭的诗,从表面上看,虽然未必达到首首都壮怀激烈,篇篇气吞山河的浩大气魄,但其内质还是深含正气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诗人的基本要素,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无论在艺术风格上有何变换,此基本点是不容“消隐”的。相信本书作者将会坚守这一基本点,同时,在艺术水平的追求上也会锲而不舍。
  在这方面,莱西大地是一片诗文的沃土。别的不说,清初(顺治,康熙之间)著名诗人宋琬就是莱阳人(莱西与莱阳本来就属于同一个县),在当时影响很大,世称“南施北宋”。施是施闰章,安徽宣城人,二人均为那个时期的诗坛翘楚,可见这片大地在古典诗词方面有深远的传统。建国之后,也有著名诗人的出现。所以,绍亭先生在诗歌方面的酷爱并成绩斐然便是顺理成章之事,诗之沃土必相继有佳果产生是也。
  最后,我还是要引作者两句七言诗为本序之结语:“工匠皆为巧工败,谋臣命丧智谋间”。这是极富哲理的警局。它语意多关,从文学角度上说,作者主张自然通脱力戒刻意雕琢。纵有技巧,亦不露形迹,还是以诗意为胜,而不过度追求工巧。以做人而言,也要“处世皆自然”(亦为作者诗句)而不因追名逐利乃至无尽贪欲而挖空心思反陷入自家编织的网罗之中。真乃充满辩证法富有道家意味的警世之语。遍观自古而今,多少活生生的实例足使醒者喟叹,而以平常心淡泊处之,将习诗于正人融为一体,不亦悦乎。
                      甲午年“大雪”于京城
 
(石英:人民日报社高级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诗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