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名家访谈

残雪:实验文学是一条隐性的丝绸之路

核心提示:“我的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都是出自一种大自然的意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也是出于在人性探讨方面的新的觉醒,当然这种意识不是一个人的独创,而是努力地学习传统。”

  有媒体说,2015年是湖南作家残雪的获奖机遇年。创作30年,她以往在国内未获得过任何文学大奖,只零星收获过一些杂志社颁发的奖项。直到今年5月,残雪迎来了“丰收”,同时获得三个知名度很高的国际文学奖的提名:被称为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英国伦敦的独立外国小说奖。残雪和她的翻译安娜莉丝成为今年唯一的同时获得这两个奖项提名的作家和翻译家。

  残雪作品的影响终于在海外全面地铺开了,残雪国际学术研讨会也于近日在长沙召开,来自美国、丹麦、日本等国际国内的汉学家、学者云集,聚焦被誉为“写作女巫”的残雪作品。

因为“小众”“宇宙视野”,被雪藏30年

  “《最后的情人》以一个未命名的虚构的国度为背景,宇宙的视野使这本书获得了与国际化小说或者全球化小说相对立的影响力。”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约翰·唐纳蒂契在谈到他十年间与残雪的文学交流感受时强调了残雪的宇宙视野。可就是因为“小众”的“宇宙视野”,30年来,残雪的创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残雪是新时期以来难得的一位具有独创性的作家,也是一位其文学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肯定的作家。这次研讨会是残雪研究的破冰之旅,残雪的研究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残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指出,残雪和当时红火的先锋文学代表性作家如余华、马原、格非、苏童等明显不同——新潮小说潮中的先锋作家们是由外向内的先锋,而残雪则是由内向外的先锋,是从自我经验出发,思考到了与西方现代派相似的主题,她所反映的现代中国人的特殊心理,如焦虑、恐惧、异化等,以及她所采取的心理感觉叙述,不期然地与西方现代派的叙述方式相重叠。

  贺绍俊力剖了残雪遭遇冷遇的原因:残雪从内心出发应和了现代派的主题,并不容易被人们理解;人们误以为残雪就是从学习卡夫卡和博尔赫斯而走上先锋文学的,于是以卡夫卡和博尔赫斯为标尺来剪裁残雪的创作,这反而掩盖了残雪的独创性;残雪的创作在前后期发生明显变化,后期的小说更加具有理性。

  残雪的“内”既包含着她的文化积累,也包含着她的生长环境和文化性格。残雪自己坦言:“我的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都是出自一种大自然的意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也是出于在人性探讨方面的新的觉醒,当然这种意识不是一个人的独创,而是努力地学习传统。”

普遍的阅读障碍?“蛮多年轻人是我的粉丝”

  “您的小说读者普遍的困难是阅读的障碍。”针对记者的问题,残雪的回答是否定的。她说,在国内也有“蛮多年轻人是我的粉丝,我的读者有年轻人。 像那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好几个年轻的学者和评论家,他们的发言都好激动的,像高音喇叭一样,因为限定了时间,他们就抢话筒,赶快呱呱地讲完。像我这种实验文学要想跟通俗结合起来是不行的,比较困难,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残雪创作品种丰富,600多万字,单行本90余部,涉猎小说、文学评论、哲学、翻译等等,她也出版过几部散文。她说,我的散文作品有的读者是可以读懂的,像《趋光运动》,写的是长沙的童年生活。在这部随笔体自传中,残雪第一次记述了她的童年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校生活到家庭生活,从外部世界的活动到内心世界的活动,从自己身体的病痛到自然界的动植物,从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父亲、来自遥远他乡的外婆,到儿时形形色色行为怪异的玩伴,从家庭场景到城市场景。书中有她十一二岁才开始学游泳,文革期间主动放弃上中学,在家自学哲学、历史和文学,三十岁时自立门户干起了个体裁缝等等在长沙的记忆。那天残雪就是特意到烈士公园的跃进湖边,寻找她儿时游泳的渡口……

  9月27日中秋佳节,残雪第一次在湖南省图书馆,与家乡的读者面对面交流。“您年轻时代经历的磨难让我很难过,但每代年轻人有每代年轻人自己的难处,而我们当代年轻人在重大的社会压力下,如何才能保持对文学的信仰呢?”针对长沙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残雪的回答激起了现场的数次掌声:“我的作品就是为未来写作的,是为年轻人写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每天应该保持一个小时的阅读,这样日积月累,在人生遇到问题的关键时刻,文学、哲学、历史这些就能帮助你……”

获奖不重要,还是要能写出过硬的作品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要瑞典记者夏谷预测诺奖的获奖人,他说,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获奖……结果人们误以为作为马悦然学生的他知道内幕信息,五六家报纸刊登残雪会获得诺奖的消息,包括美国之音、瑞典的媒体记者给残雪打电话采访。残雪说,其实当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夏谷是做文学批评的,也是文化记者,他看了我所有的作品,他在这次我的作品研讨会上还提交了一篇论文,翻译弄不懂,他一焦急就自己用中文说,大家更加听不懂,我都急出汗来了。

  残雪坦言,诺奖倒不一定能得到,因为它有另外一种评价体系,但是国际上别的文学奖的获得我倒有可能,这是纯粹与外国人平等竞争,你要比外国人真正写得好,人家才能够让你得奖,我还有大量的作品没有被翻译出去,明年就有两部要翻译出来,这次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约翰·唐纳蒂契来跟我谈的就是要在年底出来的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过),准备明年去参加评奖。

  美国有两家出版社、两个翻译专门翻译残雪的作品,西北大学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三本。在颁奖会上,有国内的人对耶鲁大学出版社提出 异议,你们只翻译出版残雪的小说,为什么不出版中国别的优秀作家的作品?社长说,我们只选择世界顶级作家的作品,我不管他是谁。对此,残雪也说,我也不管是不是顶尖级,只要他们愿意和我合作就行。残雪在瑞典只出版过一部《五香街》,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最近给她在瑞典找了一个出版社,将残雪的所有作品翻译成瑞典文出版。

“这种实验文学,是一条隐性的丝绸之路”

  残雪近十几年来属于在北京闭门写作,她接触社会的主要途径就是网络与阅读。写作30年,写了600多万字作品,她也没有刻意去改变自己,她说,自己心里有东西才能写得出来,自己有个监督机制。

  残雪最新小说集《残雪作品》的责编、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陈小真说,其他人的小说都有一个故事,读者看了开头就可以预知后面情节的发展和结局,但是残雪的小说,就像冒险一样,看了开头和中间不可能知道结局是什么,与西方超现实主义、达达派一样看不懂,有些莫名其妙,有种孤独感、荒谬感,人的灵魂和精神错位。残雪却认为,自己的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有区别,是物质哲学,有严密的逻辑性,有结构,阅读她的小说钻得很深之后,读得很多了,也可预知小说的结果。残雪的小说是西方的现代派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她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对中国的传统有特别深的感受,是本土经验与西方资源的融合,将本土的巫楚文化重 新糅合起来,与浅表的潜意识和迷信不一样,归功于她努力地学习西方的方法,包括经典文学、辩证法、巫楚文化。

  对于自己最满意的长篇作品,残雪很肯定地说是“欲望三部曲”:《五香街》《最后的情人》《新世纪》。她补充说,《边疆》也比较满意。美国对《新世纪》的翻译工作今年底交稿,预备明年参加“布克”奖。对于湖南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她的70万字的长篇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她说对这本新书最有信心, 可读性很大,拿来就可以看里面的情节。她说,自己是不怎么在乎自己的作品宣传的,自己埋头搞出来的作品的效果,比那些跑来跑去做推介的人的作品不会差。

  残雪已经出版6部评论集,她写的外国文学评论,都是看英文原著写,不看中文版,她在国外被认为是“一流的评论家”。日本的近藤直子与残雪交往30年,到长沙来了四五次,可惜今年8月去世,她翻译的残雪卡夫卡评论集《灵魂的城堡》,被日本出版界认为是最好的翻译版本。

  “我们这种实验文学,其实是一条隐性的丝绸之路,在30年中传播到了西方和日本,经历了30年的发酵,现在影响终于渐渐扩大……”正如残雪自己所说的,但愿她的实验主义文学能越走越远。

残雪主要著作目录

  《天堂里的对话》   作家出版社 1988年

  《突围表演》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年

  《思想汇报》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4年

  《黄泥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6年

  《残雪文集》(四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8年

  《灵魂的城堡》(评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

  《五香街》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年

  《松明老师》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年

  《残雪访谈录》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年

  《最后的情人》(长篇) 花城出版社 2005年

  《残雪文学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边疆》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年

  《趋光运动》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年

  《解读博尔赫斯》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年

  《新经典主义文学对话录》(与邓晓芒合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年

  《残雪作品》(小说集五本),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年


微信:zuojiabao1985 投稿:zjbxmt@126.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